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赴基层特校开展业务实践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日期:2025-07-11浏览:12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与基层特殊教育学校的联系,推动特殊教育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刘绥老师和代依晴老师分别前往南京市栖霞区特殊教育学校和鼓楼区特殊教育学校开展业务实践通过听课学习、参与研讨、一线授课等方式,深入了解特殊教育学生的需求,探索更科学的教学方法。  

刘绥老师:深耕特教一线,践行育人初心

临危受命显担当3中旬,刘绥老师参与栖霞特校2024年度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论证会,深入调研特殊教育前沿课题。同期,因该校一位数学教师病住院,刘绥老师主动承担八年级苔米班数学教学及班级管理工作。面对学生个体差异大的挑战,她创新设计分层教学方案,结合生活化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一个月内班级教学秩序井然,获校方高度评价。  

融合实践促成长 3月下旬,刘绥老师策划组织特校学生与家长参观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通过互动展览让家长深入了解特殊教育发展史,强化家校共育理念。4月中旬,她联动南京特师资源,邀请四位国家安全大学生宣讲员走进栖霞特校,开展国家安全进校园 青春护航筑防线主题宣讲活动,以情景剧、手语讲解等形式为特殊学生定制安全教育课程。

代依晴老师:深耕特教一线,共育成长沃土

深入课堂,共研教学新方法。代依晴老师与鼓楼特校职业教育学生一同听课学习,观察职业教育实践课、劳动技能课等教学情况,总结适合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学生的授课模式。她结合自身专业背景,提出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探索特教职教课堂新方法,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新思路。  

参观交流,共谋特教新发展。实践期间,代依晴老师与鼓楼特校校长及国培班成员一同参观了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围绕特殊教育的现实状况及未来发展方向展开深入研讨。大家一致认为,特殊教育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加强校际合作,共同推动特殊教育事业的进步。  

一线授课,助力学生职业成长。针对职业教育高年级学生即将步入工作岗位的现实需求,代依晴老师精心设计了应用性强的系列主题课程。比如在《学会赞美》一课中,她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赞美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艺术,并结合学生未来就业方向,模拟餐厅服务员、酒店服务员等场景,让学生在实操中掌握赞美的技巧,提升社交能力。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和实用的教学内容赢得了学生和教师的一致好评。  

此次业务实践不仅提升了青年教师的综合能力,也进一步密切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基层特校的联系,为后续的校际协作与课程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与特殊教育学校的合作,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特殊教育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和特殊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文、图/刘绥 代依晴  编辑/曹宗敏 宋宁宁  审核/黄珏 冷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