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联盟举办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研讨会

来源:康复科学学院日期:2025-04-02浏览:117

2025年4月2日是第十八个“世界孤独症日”,中国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联盟在南京成功举办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研讨会,以专业的力量传递对孤独症儿童的关爱,用研究与实践为孤独症儿童的发展保驾护航。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黄军伟,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克军等领导出席,联盟成员和特邀嘉宾、学校相关部门和学院负责人、学校师生等400多人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会。

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克军在致辞中指出,南特二十载初心不改,为社会输送了大量孤独症教育康复专门人才。作为中国孤独症教育康复的先行者,愿与各界同仁进一步搭建起交流互鉴的平台,促进高校和基层学校、康复中心以及社会各界在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领域的协同合作,让学术研究与实践应用紧密贯通,为孤独症群体消除障碍、实现包容,推动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事业创新发展。

本次研讨会邀请了六位专家从不同角度呈现了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成果,带来了一次次思想的碰撞与智慧的启迪。

上海市特殊儿童康复中心院长、中国康复医学会孤独症康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沈敏分享了上海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开展孤独症儿童医教结合康复工作的经验,通过组建康复医师、特教教师、心理咨询师、言语治疗师等构成的多学科协作团队,深度融合医疗康复与特殊教育,为孤独症等特殊儿童打造了全周期、多维度干预方案。

苏州市星惠学校特聘顾问、原姑苏区特殊教育学校侯芳校长介绍了十五年一贯制孤独症专门学校的经验,通过三位一体的孤独症儿童教育安置,依托课程研发、师资培训、教育协同“三大中心”和“1+10”指导师培育团队,提供个别化支持,让孤独症教育回归真实生活。

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皇后学院双语言语和读写实验室主任伊丽莎白·佳芭博士分享了“生态语言支持与融合干预”模式,强调以生态化视角重构言语语言治疗范式,通过分析儿童家庭语言环境、社会文化背景及多模态沟通行为,定制跨语言、跨文化的个性化干预方案。

温州大学孤独症儿童教育与康复研究中心主任李晓燕教授在大量的研究与实践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孤独症儿童会话障碍特质的教学新策略,指出应从会话的不同层面障碍出发,有序地开展教育康复活动。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康复科学学院魏轶兵副教授从孤独症儿童的核心症状出发,提出孤独症儿童教育的关键是促进儿童信息整合的能力,以情绪训练为核心促进儿童社交能力的全方面发展。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王澜琪博士介绍了神经多样性视角下孤独症儿童的教育与发展,指出教育工作者应以包容的态度接纳孤独症儿童的不同,采用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促进他们在社交、学习和情感发展方面的成长。

第十八个“世界孤独症日”当天,中国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联盟以专业研讨的方式传递着对孤独症儿童的关怀。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之路任重道远,需要研究者的开拓创新、实践工作者的执着坚守以及社会各界的温暖支持。中国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联盟将继续与业界同仁携手同行,用专业与爱心点亮更多“星星”的未来。(文/杜琳 图/宣传部 编辑/宋宁宁 审核/王姣艳 叶亮 冷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