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至26日,第十九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在宁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南京大学和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共同主办,围绕“提升残疾人公共服务质量”主题深入开展研讨。中国残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副理事长李东梅,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陈忠伟,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会长关信平,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索文斌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南特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基地主任许巧仙及基地主要成员受邀参会。
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召开了三届五次理事会与八次常务理事会。会上,许巧仙代表本基地,与其他研究基地围绕相关工作展开了交流。
本届论坛开设6个分论坛,围绕“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残疾人公共服务提质增效”“提升残疾人就业服务水平的策略、路径和方式”“残疾人托养照护的理论、政策与政策实践”“残疾人精神富裕的实现路径”“各级残联和残疾人工作者服务能力建设”展开深入探讨,基地5名代表分别做学术交流。
朱颂梅以南京雨花睿泽残障人士服务中心为例,系统梳理了在政策引导、市场运作与社会协同下社会企业的孵化经验,为完善普惠性残疾人基层公共服务体系提供了参考。张九童阐述了以“平等、融合、共享”为核心的新时代残疾人观,深入探讨其形成与发展的理论依据、内涵要义及内在逻辑关系。涂平荣指出,人工智能正深度融入残疾人事业现代化进程并带来新的伦理张力,并提出应以“技术—权利—伦理”为框架,通过设计价值对齐、制度耦合与全程治理来构建符合伦理的治理样板。吴轲威强调,残疾人作为现代社会经济主体,不仅是劳动者、消费者、创造者和利益相关者,更是推动效率与公平动态平衡的重要力量。费毛毛提出,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要解决残疾人面临的精神文化匮乏、心理支持薄弱与社会融合不足等挑战,实现其精神富裕,必须以多元社会支持、无障碍文化服务和分层心理干预为基石。

本届论坛的手语翻译等无障碍支持由南特提供。其专业、精准的服务,有效保障了残障人士平等获取论坛信息,切身感受现场的思想交流与碰撞。
我校高度重视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基地建设工作,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以长远规划引领可持续发展,通过深耕科研、聚力转化,着力打造一个有影响、有特色、有温度的研究平台,持续为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文、图/吴轲威 编辑/倪盈盈 宋宁宁 审核/张伟锋 冷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