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下午,特殊教育学院在博远楼106报告厅举行“教育强国,南特何为”高质量发展大讨论(第一场),围绕“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进行学习交流。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会议,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章小军同志主持。
讨论会围绕“如何推动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使党员更加有为、党组织更加有力、党建工作更加有效,是我们各级党组织面临的重要课题”展开。章小军同志首先领学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概论》第六章的内容。文章指出,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
会上,章小军同志通报了特殊教育学院2025年“党建+”工作项目责任清单情况。“责任清单”以推进学院在建在研的23个团队工作项目为落脚点,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和划分党员责任区,明确了每个项目的党员负责人和支部责任区,旨在构建“党建+”工作机制。党建和业务负责人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确保学院的每一个项目工作都纳入支部责任区,以实现党建和业务目标同向、部署同步、工作同力,使二者在融合发展中相互促进。
在交流发言环节,五位教师代表立足工作实际,结合“围绕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进行分享。
“党建+专业建设”项目代表李晓娟在发言中表示,党建引领为专业建设把准了“方向盘”,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专业建设始终服务于国家特殊教育发展的战略需求,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定专业规划和建设任务时,同步谋划党建工作的切入点和保障措施。党建工作和专业发展围绕同一目标协同推进,用专业建设成果检验党建实效。在落实建设任务时同步明确党支部和党员的责任,在总结工作时同步评估党建成效与不足,她重点汇报了在推动专业发展中的具体作用和实际成效。
“党建+教学改革”项目代表石晓辉在发言中表示,以党建引领一流课程建设,一要带领教师学习国家特殊教育政策并融入课堂,增强学生职业自豪感和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同。二要引导教师学习前沿理论,树立学生终身学习意识。三要带领教师深入实践,将真问题、真经验转化为教学案例,确保课程科学实用。以党建引领虚拟教研室建设,应构建“党建+教研”协同机制,开展问题导向的协同教研,对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积极与合作单位党组织共办主题党日,加强政策与技术学习,由党员学术骨干牵头,围绕课程、教材、实践能力培养等开展跨校跨区联合攻关与专题研讨,推动高校理论与一线实践深度融合,产出可推广的教学成果。
“党建+科研创新”项目代表何燕春在发言中表示,打破高校与产业间的壁垒,形成协同发展的融合体,是提升科研创新效能的关键。特教学院上半年与中科乐听公司共建智慧融合教育实验室,与南京怡享、常州钱璟共建孤独症智慧教育实验室。下一步的项目合作将引入“党建+”模式,通过推动“三个升级”来实现转型升级:一是推动战略合作向战略同频升级,通过校企党组织共同开展政策学习,确保研发方向与国家战略需求保持一致;二是推动业务往来向组织互联升级,通过建立党建联盟、开展技术攻关主题党日活动等方式,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协作优势;三是推动成果产出向价值共创升级,通过建立“双导师”等机制,培养既掌握前沿技术又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人才。
“党建+学生发展”项目代表元志立在发言中表示,团学工作要坚持党的领导,重视青年思想引领,通过严格“推优入党”和团员发展流程,依托党校、团校及“青马工程”培训,为党组织输送人才。建立党团学联动机制,开展“多对一”专业学习、就业指导、心理与困难帮扶等精准支持。通过评奖评优激发学生内生动力,培养全面发展的特教人才。学工办和团总支将以党建带团建,进一步完善评议评优制度,搭建锻炼与展示平台,全面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专业能力与实践水平,为教育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党建融合发展支部书记代表琚四化在发言中表示,支部党建与业务工作虽属不同领域,其深度融合需要发挥支部书记“双带头人”的示范作用来实现。支部的党员教师兼具党员与教师双重身份,有责任、有能力通过专业发展来推动党建与专业建设。党员教师应走在前列,积极践行教学规范、推进教改以提升质量,积极发表论文、申报课题,努力实现成果产出,并将专业知识应用于社会,推进产教融合与社会服务。通过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实现个人成长,进而推动专业建设,以专业成果体现党建成效。
最后,章小军书记在总结时指出,学院制定“党建+”工作项目责任清单,目的是将学院的党建“第一责任”和推动发展“第一要务”有机融合起来,推动支部党建进一步融入项目、服务项目、保障项目,实现党建和业务一体推进,着力解决党建和业务“两张皮”问题。他强调,唯有将党建工作的“引领力”转化为推动业务工作的“战斗力”,用业务发展的“成果单”来检验党建工作的“真效果”,才能实现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真正让基层党组织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从而实现党建与事业发展“双融双促”。(文/尚海艳 图/高畅 编辑/尚海艳 宋宁宁 审核/章小军 冷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