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新闻】海峡两岸青年“以拳会友”,太极招式里藏着共同的文化心跳

来源:体育学院日期:2025-07-19浏览:10

交汇点讯719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一群身着素白太极服的身影徐徐舒展。推掌如拂云,转身若流水——这是首届海峡两岸(江苏)太极文化体验营开营首日的动人画面。来自中国台湾和江苏的100余位太极名家及青年太极文化爱好者,以拳脚勾勒文化血脉,用无声的招式对话千年智慧。

  

 现场,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特别准备了一份寓意深远的礼物——无极轮,赠予到访的台湾同胞代表。“我们由衷期待,每一位参与其中的朋友,都能在这‘拉推旋转’间与伙伴们达成默契,在 ‘起承转合’中厚植两岸同胞的深情厚谊。”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谭忠说。

太极文化蕴含的“阴阳相济、和谐共生”理念,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洞察,更是对生命境界的不懈追求。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跨越了时空的界限,成为连接两岸同胞心灵的坚固桥梁。

 

   “推,旋转角度!”现场,江苏省老年学学会太极文化专委会顾问赵海鑫立于场中,手中无极轮随身形划出流畅弧线。“圆融不是圆滑,是包容万象的智慧!”他声如洪钟,一招引得两岸青年屏息凝神。

赵海鑫介绍,无极轮结合了中国传统武术的力学原理与现代运动科学,通过双轮设计和杠杆力学实现了“四两拨千斤”的运动效果。它不仅有比较激烈的对抗性,又有着丰富的哲学内涵。它充分展现了太极的重要元素,又是老少咸宜的娱乐工具。“它不仅是一种高效的训练器材,更是中国武术文化的创新载体,已在世界上绽放出熠熠光彩。”赵海鑫表示。

 

真正的情感在身体互动中悄然生长。体验营特别设计的无极轮交流赛,台湾青年李品毅正与南京青年进行一场无极轮对抗。两人之间的无极轮不断变换角度,在进退间寻找平衡。李品毅额角沁出细汗,笑容却愈发灿烂:“这项运动很有趣,可以四两拨千斤!”南京青年郭元启在与台湾青年切磋完无极轮后,意犹未尽,“虽然一些体育运动在两岸的叫法不同,但心相通,就像操作无极轮,圆通贯通,有来有往!”

    在专题研讨环节,嘉宾们围绕太极文化传承与创新、无极轮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对话。江苏省周易文化研究会理事、江苏省老年学学会理事、江苏省大众书画院副院长彭金龙,阐述了在太极一招一式中所蕴藏的身心平衡之道;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泡灸”项目传承人、南京惠仁谷中医门诊部负责人姚俊华,讲授了《太极与中医:传统文化的守护与践行》……

    江苏省老年学学会常务副会长臧建东展望:“太极讲究连绵不断,建立健全长期稳定的两岸文化‘交流新模式’,以及系统化、常态化的交流机制,必将能加快两岸青年人的深度交流与融合,让两岸青年情谊如长江之水奔流不息。”

    两岸青年掌心相抵同练一套拳法,招式起落间,同宗同源的血脉在推掌转腕中苏醒;无极轮转时,隔不断的乡愁在圆弧轨迹里消融。

   “太极之道,始于拳脚,却不止于拳脚,它终将通达天下,连接你我。”谭忠表示,未来将持续发挥特殊教育与文化传承的双重优势,积极推动两岸在残疾人事业、师范教育、非遗保护等多个领域的深度合作,携手共进,让两岸融合发展之路越走越顺畅、越走越宽广。

    这场以柔克刚的文化相遇,正在江苏大地延展更深脉络。据悉,体验营成员还将踏上南京、镇江文化之旅,金山寺的钟声、西津渡的石板路、北固亭的江山胜迹,江苏与宝岛将在同一轮文化明月下交相辉映。 

    活动现场,一位台湾青年轻抚无极轮:“你看这无极轮无始无终——就像两岸文化本是一体,何来彼此?”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程晓琳

主办方供图

原文链接:

https://jhd.xhby.net/share-webui/detail/s687b7f05e4b05c8d159cc8a2?t=1753092187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