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省山阳县法官镇中心小学,“搏砺公益”共享健康闯关活动于7月18日开展。一群活力满满的孩子分成6支小队,在欢声笑语中开启了一场特别的“闯关之旅”——这里的游戏藏着小小的“障碍”,却让“共享健康”的意义在每一次协作中愈发清晰。
活动设置5个特色项目,每个游戏都藏着对“障碍”的模拟,却丝毫没减孩子们的热情,反而让协作的温暖贯穿始终。
听声碰碰乐:蒙眼的孩子仅凭声音寻找队友,周围的喧闹曾让他们犹豫,但当队友用专属暗号(比如特定节奏的拍手)发出信号时,每一次精准的拥抱都伴随着欢呼。这是一场关于“信任”的游戏——看不见时,同伴的声音就是最可靠的光。
划龙舟:孩子们或蒙眼、或单手提桨,模拟肢体与视觉的局限。一开始有人慌乱,但很快,队友的口令成了“指南针”,“向左一点”“慢一点,我来帮你”的声音此起彼伏。当“力量”不再均衡时,彼此的呼应才是最稳的船桨。
蜈蚣行走:孩子们手搭肩连成“长蜈蚣”,有人被要求单脚发力,有人需要放慢速度配合。“不能只顾自己走!”有孩子喊出声,大家调整步伐,像一条真正的蜈蚣般同步向前。“一起走”比“走得快”更重要。
保卫家园:用有限的工具(比如单手投掷)守护“阵地”,孩子们发现,当“便利”被收回,互相传递策略、分工配合远比独自硬拼有效。有人负责观察,有人负责传递,小小的“障碍”反而让团队的智慧闪闪发光。
6支小队轮流挑战,场边的加油声从未停过。与其说这是一场比赛,不如说这是一场“体验课”——体验不同的“不便”,感受彼此的支撑,而这正是“共享健康”的深意:健康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完美,而是一群人的包容与互助。
共享健康不是口号,是触手可及的温暖。活动结束时,有孩子说:“原来有时候,别人需要的不是‘帮忙做完’,而是‘陪我一起做’。”这句话或许正是活动的意义所在——当孩子们亲身体验到“障碍”带来的挑战,才能更懂“理解”与“尊重”的重量;当他们在协作中突破局限,才能明白“共享”不是简单的分享,而是“我懂你的难,你知我的愿”的共情。
搏砺公益暑期支教队认为,“健康”从来不止于身体的强健,更在于心灵的相通、社群的相融。这场闯关活动,让“共享健康”从一个概念变成了孩子们手中的接力棒、耳边的鼓励声、拥抱时的温度。未来,团队也将继续用更多元的方式,让这份理解与包容传递下去——因为真正的健康,本就该属于每一个人,也需要每一个人共同守护。(文/沈思源 图/陈思诗 编辑/李媛媛 宋宁宁 审核/谢军 冷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