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家手语语料库建设调研会在我校召开

来源:中国盲文手语研究与应用中心日期:2023-06-19浏览:758

616日,国家手语语料库建设调研会在我校召开。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副主任韩咏梅、教育就业部教育处处长崔瑞芳,国家手语和盲文研究中心、中国聋人协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华夏出版社以及我校等相关单位的领导专家分别以线下、线上的方式参加了调研活动。我校作为国家手语语料库建设牵头单位组织召开本次调研会。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许巧仙到会致辞,会议由中国盲文手语推广服务中心负责人主持。




许巧仙副校长对前来参加调研活动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欢迎,对我校以中国盲文手语推广服务中心为建设单位的国家通用手语语料库团队成员做出的成绩和努力表示感谢。表示学校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国盲文手语推广服务中心的工作,支持国家手语语料库的建设,同时希望各单位紧密合作,在中国残联的领导下,将语料库建设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调研会上,中国盲文手语推广服务中心就2018年至2023年国家手语语料库建设情况做了回顾性汇报。五年来,开展国家手语语料库建设技术规范与标准的研讨,形成《手语语料采集标准》《分层、切分和转写标注的标准》《相关术语符号》《手型标准》《手语视频拍摄要求》等草案;开展《国家通用手语词典》核心词汇的释义、配句工作,积累了有基本标注的通用语料句对;确认了通用手语核心词汇约1000条;尝试使用自然语料对通用手语最核心400词进行了标注;研究并初步确认了通用手语词汇分层原则;对通用手语核心词进行多层标注研究;并尝试开展国家通用手语语料库的框架设计及技术实现研究。提出需要进一步完善并确定工作规范与标准、需要加快构建国家手语语料库信息管理系统以及需要加大国家手语语料库建设经费专项投入等语料库建设亟需解决的问题。

围绕国家通用手语语料库的建设,上海外国语大学林皓副研究员认为可以通过地方手语语料库中的通用词汇来支持国家通用手语词汇的研究和应用。我校赵晓驰教授就京沪老年聋人手语采集与保护的研究,建议可以建立老聋手语常用词网站等。我校任媛媛(聋)副教授介绍了基于语料库的中国手语常用词规范化问题研究情况,建议将国内外先进和成熟的手语语言学理论和方法应用到手语常用词规范化的研究工作中。

在交流发言阶段,国家手语和盲文研究中心行政委员会主任顾定倩教授指出,要突出语料库的定位为权威性的国家手语语料库,语料库建设要分步走,依据语料的稳定程度来确定开放或不开放。教育部语用司综合处原处长魏丹指出,国家通用语料库建设中要注意语料库和词典的关系,进一步明确语料库建设的目的是学习使用和科学研究相兼顾。北京联合大学吕会华副教授则提出8000个通用手语词汇的解词工作需要开展。上海大学倪兰副教授认为国内语料库的研究已经到了一个新时期,未来在建设过程中,要进一步明确建库目的、建库规模以及关注规范化和系统化的问题。中国科技大学周文罡教授作为人工智能研究的专家指出,手语语料库对于手语数字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语料库的规模和质量直接影响手语识别系统的性能。



中国残联教就部教育处处长崔瑞芳肯定了我校国家通用手语语料库团队在克服疫情和兼顾日常教学工作之余所取得的建设成果和实质性、探索性进展。对于语料库建设,她指出,专业性的问题,可以多开几次专家会,从专业角度解决问题,关于行政层面的问题,中国残联教就部教育处将向政府有关部门,包括国家语委等积极协调、推进沟通。强调语料库建设要服务于残疾人教育,服务于听障人士的学习和生活,为他们的社会生活提供便利。



韩咏梅副主任代表中国残联教就部在总结讲话中明确指出下一步工作目标:按照两期行动计划要求,到2025年底,完成国家通用手语语料库基本建设,并不断完善和丰富语料库内容。提出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强班子。将国家手语语料库建设纳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的重点工作,发挥好中国盲文手语推广服务中心作为国家级中心的作用和学校学科人才优势,进一步充实专门工作班子,负责语料库建设、安全与维护工作。二是对标准。要对照国内已有手语数据库以及香港中文大学亚洲手语语料库建设经验,会同国家通用手语数字中心、有关高校、科研单位、聋协等,确定好国家手语语料库技术规范,起点不落后,使用要方便。三是善配合。要主动发挥好国家手语语料库专家委员会咨询指导作用,国家手语和盲文研究中心的协调作用,加强与各级各类学校、科研机构、聋协等单位对接,及时解决难点与重点问题。四是抓落实。在已有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本年度和“十四五”未来两年的工作计划,理清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狠抓落实,逐步实现面向校内再向社会开放、上线运行的建设目标。(文/陈蓓琴 图/郭新文 编辑/陈兵 审核/陈蓓琴 杨黎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