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十四五”时期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满足残疾人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管理学院成立了校级暑期大学生实践风华小分队,结合疫情防控的要求和现实情况,以一人直接参与项目运营、三人在线上进行助残公益项目产业化运营支持体系研究的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的地点在南京市宁馨阳光家园。宁馨阳光家园残疾人托养中心是公益性的市级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针对残疾程度较重、自理能力较差、劳动能力较弱的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学员,积极开发辅助性和庇护性就业劳动项目,为这些学员提供庇护性劳动及社会融合互动的机会。
7月20日,线下实习生杨蝶前往宁馨阳光家园,直接参与了十天的项目运行,对机构工作人员、机构学员、志愿者进行访谈。整理相关资料之后,7月30日,风华小分队进行了线上交流。通过杨蝶的介绍,大家基本了解了机构运行情况和项目流程,访谈结果一致认为辅助性就业(即就业年龄段内有就业意愿但难以进入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从事生产劳动的一种集中就业形式)和支持性就业(即将残疾人安置在常态化的就业环境中就业,融合工作环境中有偿工作,并得到同行的持续支持)很有必要,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家庭劳动力,也实现了残疾人士自身的价值。
志愿者教学员绘画
志愿者参与机构活动
结合机构运行情况并阅读了大量文献后,8月5日风华小分队针对机构工作人员、技术和公益项目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线上分析。宁馨阳光家园目前开展的助残项目有“蜗牛速递”(快递服务站) “麦初乐烘培”(提供糕点及公益体验)和“三十七度半茶社”(制作咖啡提供便民服务)等。而由于疫情影响,加之房租和制作成本高而效率低,宁馨阳光家园与南京通用电器设备有限公司的联合遇到瓶颈,甚至原有的手工蜡烛也因制作成本高而难以进行下去。针对以上问题,风华小分队于8月10日进行了线上分析总结。团队成员结合实际的助残公益项目和大量文献,从公益铺路、商业跟进、产业发展三个方面着手,尝试分析助残服务项目运行的一般规律。
风华小分队开展线上交流
通过实践,风华小分队成员对残疾人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更新了他们对社会工作者的认知,加深了对 “视人为人”和“以人为本”理念的感悟,对辅助性就业、支持性就业以及助残公益项目的运营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也为进一步开展后续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华娟 杨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