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总结重点学科建设成果,做好“十五五”学科与硕士点发展规划,11月14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校级“十四五”重点学科建设研讨会及专家评议反馈会顺利召开,由人工智能学院举办。会议特邀南京晓庄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院长郑豪、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副院长戴华、南京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副院长田源三位校外专家。学校科研处(研究生处、学科建设办公室)处长张居晓、副处长张伟锋,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王立平,方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刘艳菊、崔燕、蒋贤维等共同参会。会议由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陈仲珊主持。

评议会上,王立平副院长系统汇报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重点学科在“十四五”期间的建设成果,重点介绍了学科团队、科研项目、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发展成效与特色亮点。
在专家问询与评议环节,三位校外专家分别从学科方向凝练、产学研融合、高层次人才引育、硕士点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宝贵意见,重点就人才引进、国际交流与学科发展方向三大方面提出兼具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指导建议。专家指出,人才引进方面应实施更精准灵活的引才策略,要着力引进能带动整个团队学术水平跃升的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学科领军人物,也要更注重培育有潜力的青年博士。专家建议在国际交流方面应推动合作从“形式”走向“实质”,鼓励教师赴海外高水平大学访学交流,并支持研究生联合培养。专家强调,学科建设方面必须建议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学校在特殊教育领域的独特优势,深挖“人工智能+特殊教育”交叉领域,打造不可替代的学科特色。并以此为核心汇聚人才、争取资源,为硕士点申报奠定坚实基础,实现差异化发展。评议专家一致认为,该学科“十四五”期间建设成效显著,已经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
张居晓处长和张伟锋副处长表示,现在学科建设取得优异的成绩是“十五五”学科建设的重要基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要进一步加强与校内教育学、医学技术等学科的相互支撑、交叉融合,在教育数字化、康复医学工程与技术、健康数据科学等方面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强化学科资源配置,协同推进学科建设与专业学位硕士点申报,力争在“十五五”学校新文科、新工科、新医科等建设中做出更大贡献和实现自身更大发展。陈仲珊副院长(主持工作)作表态发言,本次研讨会不仅是对“十四五”计算机学科建设成果的一次全面检阅,也为学院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学院将认真吸纳专家意见,补齐短板、凝练特色,以更高标准推进计算机学科高质量发展。(文/杜文 图/杜文 编辑/杜文 倪盈盈 宋宁宁 审核/王立平 张伟锋 冷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