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形势与政策大讲堂第十五讲暨润德学术讲堂第十二讲举行。本次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特邀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孙迎联教授作《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解读》专题报告,马克思主义学院、特殊教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语言学院及其青年马克思主义菁英班等500余名师生现场聆听讲座。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九童教授主持。

孙迎联教授以46份中央一号文件历史演进为轴,指出2025年文件首次将“深化改革”与“乡村振兴”并列写入标题,标志“三农”工作进入制度集成创新、县域全面跃升的新阶段。孙迎联教授用“两个持续、四个着力”梳理框架:持续增强粮食供给保障能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着力推进乡村建设、着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着力优化要素配置体制机制,并逐一解析政策亮点。在粮食安全板块,她以“1.3万亿斤总产、亩均再增60元”说明中央财政在主产区推行“完全成本+种植收益”双保险,预计撬动地方配套资金超千亿元;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方面,2025年文件把“三保障”拓展为“三保障+康复服务”,为农村残障群众量身定制“防贫保”。谈及县域富民产业,孙教授以学校对口支援的泗阳县“特殊教育+文创工坊”为例,介绍残障大学生手工皂、盲盒通过“即时零售”带动800余户年均增收2.3万元,成为“县域经济+慈善工坊”鲜活注脚。她还号召同学们把专业技能转化为“乡村微改造”志愿服务,参与升级版的“以工代赈”,为农村养路、护河、修厕等公益性岗位注入青春力量。
整场报告史料翔实、案例鲜活、数据权威。师生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讲座深刻理解了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核心要义,今后将积极把专业所学与乡村振兴需求对接,在中国式现代化乡村篇章中书写南特人的青春答卷。
形势与政策大讲堂是南特重要的品牌活动,未来会持续关注时政要点,邀请校内外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社会组织负责人、英模代表为师生持续奉献高水平讲座,推动南特学术交流的高质量发展。(文、图/孙菲 编辑/宋宁宁 审核/张九童 冷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