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下午,为期三天的特殊奥林匹克融合学校交流国际会议在南京圆满落幕。本次会议由国际特殊奥林匹克组织主办、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承办,以“特奥融合、共育未来”为主题,汇聚了来自韩国、蒙古国及中国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100余名代表。各方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融合教育发展新路径,分享实践经验,凝聚包容共进共识,为融合教育领域注入了跨界交流的新活力。
开幕式上,特奥东亚区区域总裁兼总经理冯美孙、我校党委副书记谭忠分别致辞,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副理事长丁勇宣布开幕。嘉宾在发言中一致强调,特奥融合学校活动是打破认知壁垒、促进社会包容的关键纽带,更是助力智力障碍人士实现自我价值、融入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会议期间,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有序开展,为参会者呈现了一场兼具深度与广度的融合学校交流盛宴。
在主题分享环节,行业专家与一线实践者轮番登场,带来了极具参考价值的经验分享。特奥东亚区组织发展部副总裁曹忆菊以全局视角,全面梳理特奥全球融合学校计划的发展脉络,从国际实践层面为参会者搭建了宏观认知框架。美国西北大学教育与社会政策学院副教授尹路通过在美国实施的特奥融合示范学校与学生学业及行为表现的关系研究分享了最新数据成果。我校体育学院主持工作副院长金梅立足本校特教特色,分享了学校在融合课程开发、特色活动设计中的创新探索。蒙古国特奥融合学校甘努尔学校教师、韩国特奥融合学校吾信高中教师则结合各自地区的文化背景与教育实际,介绍了融合学校建设中的本土化经验,展现了不同地区在课程设计、活动开展、家校协同等方面的多元创新做法,为跨区域经验互鉴提供了丰富素材。

专题报告聚焦行业前沿趋势,直击特奥融合教育发展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杭州市杨绫子学校代表王文娟以“科技助力智力障碍人士数字化生活” 为主题,提出借助智能技术拓宽特殊群体发展空间的实践路径,为科技与特教融合提供了新思路。
在专题对话中,华东师范大学融合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汪海萍和我校特殊教育学院院长李拉,结合国内外融合教育政策解读与典型实践案例,深入剖析融合学校发展的核心路径,针对当前特奥融合教育面临的资源分配不均、专业师资短缺、社会认知不足等现实难题,提出了兼具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智力支持。
此外,会议还设置了实地观摩与互动体验环节,让参会代表在实践中深化对特奥精神的理解。代表们共同参观了融合学校项目图片展,通过一幅幅生动的图片、一段段详实的文字,直观感受各地融合教育的丰硕成果。大家走进南京市鼓楼区特殊教育学校,与当地融合学校运动员一同参与特奥融合活动。在趣味运动、互动游戏等环节中,参会者与特殊运动员近距离交流,亲身体会“尊重差异、分享友谊”的特奥精神,进一步强化了推动融合教育发展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作为本次国际会议的承办方,南特以“提升学科竞争力”和“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为行动指引。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为特奥东亚区融合学校搭建了经验共享、思想碰撞的高端平台,也让南特通过与国际特殊奥林匹克组织及各国、各地区教育机构的深度对接,吸纳了先进经验,搭建了国际交流合作桥梁,为后续开展跨国界特教研究、联合培养专业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文/刘皓愉 图/主办方 编辑/李媛媛 宋宁宁 审核/金梅 冷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