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重要指示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对我校2025年“立德树人奖教金”获奖教师的先进事迹进行宣传,以教育家精神铸魂,涵养高尚师德,充分发挥学校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广大师生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征程上砥砺新担当、展现新作为。
康复科学学院专任教师叶芊始终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在教学创新、数字化教育探索、学生身心健康关怀及就业指导等方面表现突出。将教学竞赛作为检验教学创新的试金石。近年来,在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竞赛中多次获奖,硕果累累,曾获江苏省高校微课比赛一等奖、长三角师范学院教师智慧教学大赛一等奖等。将竞赛成果和相关经验转化应用于专业课程建设,形成“竞赛成果—日常教学”的良性循环。探索教育数字化技术的创新运用。成立作业治疗研学小组,借助数字化教学手段开展研学活动,打破时空限制,把医院康复科的医生、治疗师引进来,给学生们讲解病例。陪伴学生守护成长。通过师生间的羽毛球运动,身体力行向学生们传递“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的正能量,鼓励学生们锻炼强健体魄;指导带班学生修改求职简历细节,指导就业面试,助力学生自信迈向职场。
体育学院专任教师杜子睿坚持实事求是敢于担当的原则,以“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为引领,将爱与责任融入日常教学工作。师德为先,行为世范。担任体育学院首届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班主任,帮助指导带班学生考编、考研,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2020年获评校“优秀班主任”,2023年获评“毕业生最喜欢的老师”。创新教学,业绩突出。认真钻研教法,积极创新教学手段。在省级以上教学竞赛中获奖5次,其中连续两届荣获江苏省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所授《网球》课程获评校级“优质课堂”,主持多项课题研究并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教务处融合教育办公室(兼综合办公室)主任李霞妹践行立德树人使命,争做新时代育人先锋。以德立身,铸魂育人。无论是指导学生成长还是推进教学改革,始终坚持以行立教、以德垂范,曾获校级师德师风演讲比赛一等奖、“博爱先锋党员”“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精进不辍,砺能笃行。指导学生参赛获省级、校级等奖项6项,多次获评“优秀指导教师”“优秀班主任”;主持参与多项课题并发表多篇论文,获江苏省教育信息化作品二等奖、省高校教学管理论文二等奖、省高校信息化“优秀个人案例”。创新实干,业绩突出。立足多岗创新实践,任辅导员所带学生获“省三好学生”“省级先进班集体”称号;任党支部书记获省高校“最佳党日活动”优胜奖,构建“博爱筑梦党建共同体”育人模式入选省委教育工委典型案例集;在教务处统筹会务40余场,撰写的数字化典型案例入围省级选编并上线省厅官网展示,为全省提供实践经验。
从教40余载,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沈卫坚守一线思政课堂,深化“对分课堂+”教学改革、构建“四位一体”社会实践体系等,曾被评为“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系统创新铸金课。她构建“六合一”课程集群并获校级教学成果奖,主编《中华博爱文化传承与创新》,为思政课程建设提供顶层设计和丰厚文化支撑。曾获教育部“精彩教案”奖、校“教学名师”。独立发表论文近30篇,出版教材5部,先后主持教育部思政专项课题3项,厅级课题3项。博爱领航育新人。身兼数职,她统筹课程、严抓质量、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义务辅导学生考研,助力5人跨专业录取;深入社区、党校开展宣讲,支持特殊学生游学与红色宣讲,以实际行动诠释“博爱塑魂”的校训,获评2023届毕业生“我最喜爱的老师”。
数学科学学院副教授陈海燕从教三十五年,一直在教学岗位满工作量地工作,兢兢业业默默耕耘,以行动诠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工作负责主动担当。长期任教多门课程、担任省师范生大赛参赛选手的辅导工作。每年都承担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多次带队学生实习。积极承担班主任工作及多个专业的评估工作。工作责任心与教学水平得到师生的高度认可。言传身教引导学生。一直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言行一致,通过课程思政将正确价值观融入专业知识传授,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关爱学生助力成长。经常与学生谈心交流,鼓励学生备战教资考试、考研与考编,关心学生就业。学生遇到困难时,能主动帮助解决。
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工程师范绕以“预防为主、保障为先”为原则,全面统筹两校区教学设施技术保障工作。每学期提前一周开展深度巡检,排查潜在故障,从源头保障日常教学活动平稳开展。全年高效处理故障500余次,实现教学零中断,为师生营造稳定可靠的教学环境。全年圆满完成校内外各级各类考试技术支持10余次,做到考前全面检查标准化考场关键设施,考中全程值守,确保考试过程无技术疏漏,保障考试公平公正。全年支持会议、讲座等400余场次,会前完成扩声系统和显示系统调试,依据制定的《会议信息化保障实施细则》,提升服务标准化水平。
音乐与舞蹈学院专任教师赵芸禾深耕钢琴教学,践行育人使命。关注视障生成长,牵头创建首个视障生钢琴数字化教学曲库,指导盲生举办个人钢琴独奏音乐会,指导学生参赛获得江苏省师范生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第七届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个人项目三等奖,本人获省级优秀指导教师奖;指导学生主持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项并公开发表论文。任教8年间,获“教学标兵”“最美融合教育教师”等称号,撰写融合教育案例获“融合教育优秀教育教学案例”。主持校级教学改革项目2项、主持参与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在“日本·大阪神户国际艺术节”钢琴大赛中荣获金奖。举办多场个人及室内音乐会,积极参与乐团演出,以音乐点亮学生成长之路。
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秦奕从教17年来坚守教学一线,以党性锤炼育人初心。每年超额完成工作量,深耕立德树人。践行党建引领,彰显先锋本色。在省级样板党支部建设中主动作为,积极参与社区志愿和特殊儿童家庭公益服务;发挥专业优势,牵头“早期干预教科研联盟小组”支部共建。心系学生成长,积极参与就业帮扶、考研辅导;带领团队完成挑战杯、省级大创项目,用行动诠释“以学生为中心”。深耕学术与社会服务,践行“知行合一”理念。主持省级重点课题,研制学前融合教育胜任力评价工具;负责江苏省一流课程“特殊儿童早期干预”建设,整合性构建特殊儿童早期干预课程体系和开展资源库建设;入选省学前教育学会专家库,挂职省儿童康复研究中心副园长,参与省特殊教育发展工程视导,长期扎根基础教育,助力区域特教发展,以专业力量书写教育报国答卷。
管理学院专任教师袁丹勇做高校高质量发展教学科研“排头兵”。教学赋能筑根基。承担学院3个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任务,年均授课工作量超标准。多门课程分别获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校级一流课程,获课程评价改革典型案例优秀奖,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二等奖;主持校级教研项目多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省级教改论文1篇;获江苏省高校教师微课大赛三等奖,校级青年教师智慧教学大赛二、三等奖,校级教师网络教育优秀作品一等奖,获称校级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多次,校级最美融合教育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科研深耕出成果。聚焦残疾人事业发展,主持参与多项省级课题项目。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CSSCI、SCI/SSCI论文数篇,其中校级权威A类1篇、JCR二区2篇。十余载耕耘结硕果,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高校教师的使命担当。
特殊教育学院心理学系系主任、副教授黄晶晶从教二十一载,始终秉持“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初心,深耕教学科研一线。恪守师德、教学评价优异,获“优质课堂”奖,入选江苏省心理学会多项专家委员,在本科教育教学评估工作中获评校级“先进个人”,主持教研课题2项,获软件专利2项,主持校级一流课程《特殊儿童游戏治疗》,指导多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立项,并指导学生在毕业论文评比中获得省级奖项。担任应用心理学专业及“普通心理学”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负责人,获“融合教育优秀案例”奖。主持系务期间,应用心理学专业成功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与“省特色专业”,并荣获“优秀系(教研室)”称号。
(文/获奖教师 整理、编辑/宋宁宁 图/周恒 审核/冷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