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穿越历史在博物馆里上课,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开启一堂特殊的思政课

来源:扬子晚报日期:2025-03-26浏览:10

3月26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师生们来到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陈文老师以“从太平天国运动看近代中国道路选择”为主题,会同博物馆专家,为50余名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在博物馆中开启了一堂沉浸式的思政课。

穿越历史的对话

博物馆专家生动讲解了洪秀全的生平、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历史情境与过程、太平天国的社会经济管理等政策的背景。在博物馆“铸币、商凭”展区,师生们驻足良久。专家讲解了太平天国稳定社会秩序、促进工商业发展、开展对外贸易所采取的开创性举措。陈文老师补充讲解了太平天国运动对传统农民运动的历史性超越,引导同学们深刻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对变革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重大历史意义。

在《天朝田亩制度》文献展区,博物馆专家系统讲解了太平天国社会经济管理的政策体系。陈文老师补充讲解了太平天国有关残疾人免劳役、国库供养,兴建残疾人保障机构等制度安排及制度落地情况,在《资政新篇》文献展区,博物馆专家系统讲解了太平天国后期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系列举措。陈文老师补充讲解了太平天国后期对特殊教育和残疾人保障机制的系统设计,引导同学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对特殊教育以及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启发意义。陈文老师还引导同学们分析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改革政策,深入思考同样是“耕者有其田”,为什么共产党的土地改革能成功。通过对比,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太平天国的平均主义政策虽有进步性,但因时代和现实条件的限制,难以持久,而中国共产党结合实际,真正实现了土地改革的成功。

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未来注入力量

据介绍,这是一次“同伴互助学习”模式的实践教学,突破传统教室局限,校方设计了“探索—反思—践行”三环节,教务处教师表示:“太平天国运动是阐释‘为什么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典型教学案例。把思政课开到历史现场,就是用事实说话、让文物发声。”据悉,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已与南京博物馆旗下多家红色场馆共建思政实践基地,未来将开发更多“行走的课程链”,引导青年去切身体验、去辨证思考,进而产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

学生们表示,通过这次“行走的思政课”,他们不仅了解了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博爱思想,更深刻理解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改革政策为何能够成功。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原文链接:

https://wap.yzwb.net/wap/news/4406452.html?timestamp=17429857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