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学生工作坊亮相全国第七届大艺展

来源:美术与设计学院(阳光学院)日期:2024-06-20浏览:22



日前,由教育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湖北省教育厅和襄阳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简称“全国大艺展),于2024年6月12日至18日在湖北省襄阳市举行。本届全国大艺展以“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为主题,展演项目包括艺术表演类、艺术作品类、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四大类,共有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282个项目、7400余名师生参加。江苏省高校代表团共有45个作品入选现场展演,其中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展演共甄选出省内5件作品参赛。我校作品首次进入国赛,《“手之声”听障大学生视觉艺术实践工作坊》与全国各高校同台亮相、竞展风华!



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作为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的重要内容,是集体性、实践性、互动性、体验性的视觉艺术创作实践项目,是高校美育成果展示、学生艺术创意理念转化和表达的互动平台。《“手之声”听障大学生视觉艺术实践工作坊》是由校党委书记黄军伟、党委副书记谭忠指导,校团委、美术与设计学院等具体组织参与。项目指导老师黄一莉、周先锋、黄荣波带领听障大学生冯博瑞、郑骅钰、郭嘉玲等七位同学,一层一级从全国项目中脱颖而出,与南京艺术学院、南京林业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一同代表江苏高校参加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现场展示。

工作坊秉承“博爱塑魂”育人理念,系列作品以南京“六朝鸡首壶”为灵感来源,以陶艺创作为表现形式,在借用传统文化符号的同时,完成具象视觉印象到抽象审美需求的转换,并从造型、线条、材料、情感等语言中提炼出美的元素与生活器物相结合,创作出符合现代审美规律的陶瓷作品,使生活美学和艺术追求达到高度融合。而“鸡”与“吉”的汉字意美文化不仅传递出聋人群体对吉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寓意着听障大学生正以“雄鸡”般的昂扬姿态迈进新征程。



工作坊以“艺术与生活”为主题,展区设计主要分为作品展示区和泥塑体验区两大板块。在泥塑体验区,观众不仅能够从触觉、视觉、嗅觉等方面感受到泥土之于人的亲密关系,更能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进行陶艺语言的书写。作品展示区包含立体作品、平面作品、影像作品和文创作品等,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听障大学生的美育成果,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一种对人与自然最包容的情感,最质朴的感知、最朴素的源于生活的爱。

工作坊开幕期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一级巡视员宋毅、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华成刚、江苏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李金泉到访参观,对我校近年来在特殊教育和美育工作上做出的卓越贡献给予高度肯定,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学校党委书记黄军伟率队看望慰问工作坊项目组成员。




工作坊的展示有助于提高社会各界对于聋人文化的认同感,帮助听障大学生平等充分参与社会文化生活,不仅充分展示南京作为“博爱之都”的城市人文精神和整体形象名片,同时也为新时代高等学校听障大学生美育工作贡献了“江苏经验”。我校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提升美育工作水平,强化美育育人成效,以美育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以美育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让学生真正成为美育工作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每三年举办一届,是教育系统举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广的艺术实践活动。本届展演分为高校开展活动、省级集中展演、全国现场展演三个阶段,参加此次全国现场集中展演的项目,全部来自于教育部公示关于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各项目评选结果中的“一等奖”,是各类艺术展演中的佼佼者。(文/黄荣波 图/金林叶 编辑/汤宇 宋宁宁 审核/薛皓洁 李永康 杨黎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