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院举办卓越·融合大讲堂和“人工耳蜗资优生的需求与教育”沙龙

来源:特殊教育学院日期:2024-03-08浏览:283

  为加深学生对特殊教育的理解,扩展专业视野,36号下午,特殊教育学院在博远楼106举办了一场面向特殊教育专业师生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邀请了我国台湾地区教育学领域的资深专家——台东大学李伟俊教授,为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台湾地区学习障碍定义与鉴定基准和研究”的讲座。济南市锦屏幼儿园教师孔涛、特殊教育学院教师尚海艳、韩晓庆及2122级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参加,本次讲座由张笛博士主持。




  讲座伊始,李伟俊教授以富有激情的演讲吸引了在场师生的注意力。他结合自己丰富的学科研究经验,分别从学习障碍的定义、鉴定标准、筛选流程等方面,生动介绍了中国台湾地区学习障碍的相关研究进展。李伟俊教授强调,面对学习障碍这一专业领域,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思考和实践。



  在讲座过程中,李伟俊教授利用有趣的数感小游戏与学生互动,营造了一个和谐融洽的讲座氛围,有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学习障碍的特点。在答疑环节,学生向李伟俊教授提出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李伟俊教授一一进行细致解答。



  通过李伟俊教授的精彩演讲,师生们对特殊教育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和期待。本次讲座不仅为学院师生提供了一个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也提供了一个深入思考和探讨特殊教育的平台。

  结束讲座之后,李伟俊教授分享了自己从事人工耳蜗孩子研究的经历,举办“人工耳蜗资优生的需求与教育”沙龙。特殊教育学院副院长张伟锋、沟通障碍与科学协会部分成员和其他感兴趣的学院学生参加。


 


  他从资优教育的研究视角,分享了他已完成的“双重殊异儿童”课题研究,即人工耳蜗术后资优生的特殊学习需求评估和教育。李伟俊教授表示,对于一些具备适配条件的听力障碍儿童,越早植入人工耳蜗或佩戴助听器会越好,这样他们的缺陷会及时得到更多的补偿。人工耳蜗植入的手术,通常都是由医生评估确认具有适配条件后在医院完成的。听障儿童年龄越小,越早完成听力干预,他们的听力和口语会发展得越好。

  在分享过程中,李伟俊教授主动将桌椅从讲台上移动至观众席前。他表示,作为老师,他喜欢与学生面对面交谈,能够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让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李伟俊教授对特殊教育学院在全国爱耳日开班的听障融合小学生阅读及音乐教学实验班给予高度评价。佩戴人工耳蜗的小学生在普校上学,遇到嘈杂的环境应该怎么办?在阅读、写作等语言学习方面有哪些困难,应提供哪些辅导资源?他都一一给予了耐心解答。李伟俊教授鼓励同学们在特殊教育领域进一步深造,积极主动报考硕士研究生,甚至争取硕博连读。目前相对PT(物理疗法或运动疗法)OT(作业治疗方法),祖国大陆的ST(语言治疗方法)人相对较少。特殊教育和融合教育实践中,特殊孩子的言语康复需求大,他认为ST(语言治疗方法)在祖国大陆很有发展前途。



  沙龙结束后,李伟俊教授、张伟锋老师与部分学生合影留念。此次活动围绕“人工耳蜗资优生”主题进行讨论,讨论氛围轻松热烈。同学们得到了很多启发和体会,促进了大学生们的自我认识和目标定位。(文/郭婷婷 尚海艳 陈方婷 张伟锋 /尚海艳 蒙顿 编辑/尚海艳 宋宁宁 审核/李拉 杨黎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