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办课程思政专题报告会

来源:教务处、融合教育中心(合署)日期:2020-09-10浏览:2086

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着力推进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提高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立德树人成效,99日,我校举办为期一天的课程思政专题报告会。报告会特邀上海大学原副校长叶志明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施大宁教授,苏州大学文学院杨旭辉教授,河海大学教务处处长沈扬教授作专题报告。校长凌迎兵、党委副书记王立新、教务处及各二级学院全体教学行政管理人员、学校全体教师共同聆听了报告。报告会由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克军主持。

报告会现场 

叶志明教授以《课程、教书、育人——学科或专业类课程思政之内涵与实践》为题,从“课程思政之建设思考”和“课程思政之实践探索”两方面进行阐述。他指出,课程思政的落脚点在于学生,三全育人、教书育人与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更需要同向同行、协同效应。报告中,叶志明教授以所教《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为例,集合教学本身、教材选用以及疫情期间开展的线上教学,生动形象地向大家展示了如何进行课程思政建设。

叶志明教授作报告

施大宁教授以《明理 悟道 育新人——大学物理教学中贯彻“课程思政”理念的思考》为题作主题报告。他强调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教学应具备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手法,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三个层次。教师在传授课程知识基础上应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内在德性,转化为自己精神系统的有机构成,转化为自己的一种素质和能力,成为自己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能力和方法。报告最后,施大宁教授与大家谈到所教授物理课程中所浸润的“思政元素”,分享了《文化物理》中的自序,让大家更加深刻地理解课程与思政的相互统一又相互强化。

施大宁教授作报告

杨旭辉教授以《专业课思政元素的激活与渗透》为题作主题报告。在报告中,杨教授提到了他创建的“114”教学模式与“课程思政”体系,即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依托,通过四个具体手段:传统实体课堂、网络教学平台、传统文化工作坊以及文化实践沉浸基地,以此做到真正的“文化育人”。杨教授特别强调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的重要性,将立德树人融入课程教学,才能做到在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中沉浸“课程思政”。 


杨旭辉教授作报告 

沈扬处长以河海大学土木类专业为例做了关于《专业层面课程思政体系构建思考与实践》为题的报告。在报告中,沈处长从内生动力、整体之道、局部之术、导用并进四个层面与全体老师分享了构建课程思政体系的经验,告诉我们专业有家国情怀,有文脉传承。报告中,沈处长与全体教学管理人员分享了很多教学管理方面的经验,让全体教学管理人员体会到有“温度”的教学管理也是一种课程思政。

 沈杨教授作报告 

陈克军副校长在总结讲话中希望与会人员认真学习领会报告会的精神和内容,结合实际积极行动起来,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将“立德树人”理念自觉贯彻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覆盖到全部专业、全部课程,在“课程思政”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识教育体系的有机统一,促进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理论教学的紧密结合,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各项工作的根本要求。(文/丁雯 章彤 图/袁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