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进行时 | 远见梦想家乡村教育振兴实践团暑期支教纪实

来源:人工智能学院日期:2025-08-11浏览:14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为推动教育创新和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科学教育已成为激发乡村儿童创新潜能、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引擎。20257月,远见梦想家乡村教育振兴实践团走进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罗坳镇三门圩小学,以“科技编码,筑梦未来”为主题,为90名学员开展了为期14天的暑期乡村科技夏令营。通过创新开设人工智能启蒙、科学实验探究、非遗手工创作、红色文化润心、身心成长护航五大板块特色课程,有效弥补了乡村学校在科技创新教育方面的资源不足,充分发挥科学教育的育人功能,不仅为乡村儿童搭建了科学启蒙平台,带领他们接触前沿科技成果、树立科学创新思维,更探索出一条“科教赋能+红智融合”的乡村教育振兴创新实践路径。

AI赋能启新智,科学启蒙课程点亮科技梦想

孩子们在AI创意类课程中,借“AI故事追梦机”编织奇幻篇章,以“AI情绪大侦探”探索情感分析奥秘,从“AI古诗小剧场”走近中华诗词文化;在前沿科技实操课上,学习遥控无人机飞行,用编程控制机器人跳舞,参与“笔触AI神笔马良计划”实现艺术创作数字化表达;在实验探究课里,通过设计、组装、发射水火箭理解反冲力原理。课程注重动手实践和创造力培养,在拓宽乡村孩子视野的同时播撒下科学梦想的种子。

红心育苗润无声,红色文化课程厚植家国情怀

课程设计充分挖掘江西赣州红色教育资源,让理想信念教育更加生动立体。通过开设红色经典诵读和演讲鉴赏等课程,在推广普通话、培养表达力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家国情怀不断升华。“AI赋能红色文化”和“AI赋能大国重器”课堂创新运用AI技术,生动重现革命历史场景、模拟大国重器的研发历程,使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涵养科技报国情怀,深化对革命精神的理解认同。

培元启智拓未来,思维拓展课程激活创新潜能

思维拓展课程帮助孩子们夯实基础、开拓视野。趣味奥数通过游戏化题目打破数学刻板印象,培养逻辑思维;电影鉴赏精选教育影片,结合观后讨论增长见识;写作课鼓励自由创作与表达,提升语言组织能力。三类课程形成“逻辑训练-艺术熏陶-表达输出”闭环,全面提升学员的综合素质。

非遗匠心育新人,艺体协同课程焕发传统活力

课程融合非遗元素与现代教育理念,借美育、体育课程让传统技艺焕发生机。孩子们在美育课程中体验非遗扎染、指尖折艺,感受传统绘画与AI碰撞的创意;在体育课堂里比赛跳绳等传统游戏唤醒民俗记忆,挑战两人三足、“风火轮”等现代项目培养团队精神。艺体协同课程通过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既增强文化自信,又强健少年体魄。

共筑身心成长路,安全护航课程守护童心向阳

安全自护系列课程构建“身心健康成长+安全危机防范”课程体系。心理健康教育借助情绪认知、挫折应对等增强心理适应力;生命安全教育讲授生理健康知识和基础急救技能;“四防”安全教育采用情景模拟和应急演练的授课方式;反诈防诈宣传结合案例提高孩子们网络安全与信息保护意识。通过“讲解-示范-互动”三段式教学,传授安全自护知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为青少年平安健康成长筑牢安全基石。

传统课堂教学之外,实践团还开展了“校园科技日”主题活动。现场通过机器人时装秀、红色经典朗诵、科技思辨引导等环节,搭配“无人机观察站”“机器人舞蹈团”“水火箭实验室”“手作艺术展览”“传统体育游戏”五大科技艺术互动体验区,将科技创新、人文情怀与爱国信念紧密串联,让孩子们在创新力与求知欲的交融中感受科技魅力、点燃科技梦想。三门圩小学校长充分肯定活动价值,他表示:“校园科技日活动的开展,不仅是一场属于孩子们的科学盛宴,更是一次教育理想的生动践行,能够切实有效帮助孩子们开拓科技视野、提升创新实践能力。”

此外,实践团还利用支教间隙开展乡村科技创新教育调研,通过问卷与访谈探究现状及优化路径,聚焦科技赋能教育公平与本土化实践,探索AI时代科教赋能对乡村教育发展的影响与实施策略。

远见梦想家乡村教育振兴实践团深入乡村基层,以专业为基、以爱心为桥、以科技为钥、以实践为径,立足“人工智能+教育发展前沿,构建起“人工智能启蒙—前沿科技实操—跨学科创新”的科技教育体系。通过“科技赋能成长链”和“红色基因传承链”的双向赋能,在积极探索AI科教赋能乡村振兴实践路径的同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融入科技教育全过程,既守护红色血脉的薪火相传,也为乡村振兴播撒下数字文明的种子。

本次科技夏令营已经圆满落幕,但青春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的脚步不会停歇。未来,在播种科学希望的田野上,远见梦想家乡村教育振兴实践团将持续关注和支持乡村教育发展,让青春与童心共成长,让科技火种在乡村扎根,不断点亮乡村孩子的科学梦想,让教育之光温暖乡村振兴之路,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文/朱思橙 赵施彤   /张小朋 赵施彤   编辑/朱思橙   宋宁宁   审核/丁雯 冷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