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艺术是暗夜里的星轨,悄然连接无数心灵的微光。在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博爱美术馆里,不少师生驻足停留,欣赏一幅幅色彩亮丽的特殊儿童画作,这场“与爱同行 点亮星海”融合艺术作品展萌芽于苏陕协作的沃土。
在这里,每一缕色彩都是浪花的私语,每一寸材质皆是潮汐的痕迹。它们或如春芽破土般鲜活,或似深海暗涌般沉静,却始终指向同一片星空—差异是光的棱角,共融是星河的注解。
一进展厅,三幅巨大的画作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这组名为《月下舞影》的画作,是南特师学生与商洛市特殊教育学校孤独症儿童联合创作完成的。在画作上,孩子们稚嫩的笔触下,是创意无限的灵魂。一些孩子以当地皮影画为原型作画,还有些孩子画的树上,结满了各种水果,还有孩子在画作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愿这场展览成为一粒火种,在目光与心灵的碰撞中,燎原成包容的春天。美术与设计学院党总支书记蒋皓洁介绍,在另一组画作《手影相投 隔空对话》中,孤独症孩子、普通孩子、听障学生完成了一场“创意接力”。孤独症孩子先是画出手掌的图案,普通学校的孩子在陶瓷板上进行二次创作,而最终听障孩子再接力完成陶瓷雕塑创作。在手指形状的陶瓷雕塑上,一朵小花正在绽放,一颗果实颗粒饱满。
作为教育公益的重要实践,南特师每年选拔优秀大学生前往陕西省商洛市,开展为期4个月的顶岗实习。实习生们深入当地,通过艺术美育赏析、自然美育课程、心灵美育沙龙等系列教学活动,将美育的种子播撒在山区的留守儿童及特殊儿童的心中,助力教育公平与美育共融。此次展出的特殊儿童作品均是在顶岗实习学生的指导下完成,这也是南特学子将青春在祖国需要的地方绽放的生动体现。
作品展以艺术为纽带,将孤独症儿童、偏远山区的留守儿童、城市儿童、国际儿童紧密相连。通过跨地域、跨文化的艺术对话,展览多元文化的独特魅力,传递平等、包容与希望的教育理念。
与此同时,“与爱同行 点亮星海”志愿服务展及路演也在校园的博爱大道中开展。
活动现场展示了“与星同行,疗愈星光”“伴‘星’成长训练项目”“亲暖e+”等孤独症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大学生志愿者依托特殊教育专业、全国首个孤独症儿童教育专业的资源优势,链接医院和高校的专家资源,主动走进社区街道、康复机构、各类学校,形成“教育+康复+志愿服务”的工作模式,为孤独症儿童提供陪伴、康复、疗愈、体育、美育等多维活动支持,为孤独症家长提供心理疏导、喘息服务,也搭建了社会公众认识接纳孤独症群体的公共平台。
学校始终秉持“关注特殊教育、服务特殊人群”的宗旨,长期以来在服务孤独症群体方面做了持续深入的工作。目前,在校注册志愿者数超过9000人,占全校总人数98%,校院两级青年志愿者协会现有助残项目点29个,其中超过80%直接服务于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学校自2017年承担特殊教育精准服务西部计划的工作以来,面向新疆伊犁、克州地区,连续7年选送应届毕业生、专业教师开展特教接力帮扶支持工作。
一批又一批“擦星星的人”遍布祖国各地,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学校博爱塑魂的校训精神,犹如点点星光汇聚成照亮孤独症儿童的璀璨星海。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频萍 程晓琳
原文链接:
https://jhd.xhby.net/share-webui/detail/s67ed2d36e4b0ed434078026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