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特毕业生亮相央视春晚无障碍转播

来源: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新闻网日期:2025-02-04浏览:131

屏幕上半部分是春晚画面及实时字幕,下半部分是由手语演员同步呈现的手语、表情和肢体表演,这是听障人士春晚的“打开方式”;虽然眼睛看不见画面,但耳边传来的是解说员抑扬顿挫的清晰声音,这是视障人士春晚的“打开方式”。

2025春晚首次无障碍转播让更多听障人士和视障人士“听见”欢声笑语,“看到”流光溢彩,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春晚节目内容,真正享受这场文化盛宴。无障碍转播的背后是一群人的日夜打磨,其中就有我校2017届手语翻译专业毕业生、中国残疾人特殊艺术指导中心(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手语老师荆小笛,是此次春晚无障碍转播“听障版”手语部分的演员之一,帮助听障朋友们感受音乐节拍以及节目中所传达的欢乐与温情。




此次春晚中,荆小笛是小品翻译的一员,用手“说话”、用心“表演”。让听障人士轻松看懂语言类节目中的“谐音梗”和笑点并不容易,这需要准确翻译的同时还要达到搞笑效果。在有限的视频空间里,充分利用身体的各种方位变化,丰富视觉表演效果。同时,荆小笛又是一名主持翻译,每当小品演完,又迅速调整状态,用她和听障朋友之间的默契,为他们准确播报节目信息。她全力以赴,一丝不苟,两种状态快速切换,为全国听障人士带去春晚的快乐。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中总共有一百余名残障演员,这些残障演员中大多数是听障演员,荆小笛的工作就是用手语和他们交流、帮他们翻译。“对于听障演员们来说,一支舞蹈的编排,最难的不是动作而是节奏,演员们编排一支舞蹈,要做到同一颗心脏,同一个呼吸,同频共振,与音乐无缝对接。《千手观音》这支曾经感动全中国的舞蹈是艺术团中最经典的节目,生活在无声世界的演员们能将《千手观音》演绎得近乎完美,经过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荆小笛说,想要做好听障演员的“耳朵”和“嘴巴”,最需要的就是爱心和耐心,“为了让演员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准确地同时出手,舞蹈需要借助手语老师来为演员传递信息,用手语告诉演员舞蹈的一招一式,我的手便成为听障演员的‘耳朵’,我的手语传达出音乐节奏,听障演员便在‘节奏’中展现出最优美的舞姿!”

 我国现有2000多万听障人士,我校是国内最早开展手语翻译人才培养的高校之一,早在2005年学校就开启了手语翻译人才的专门培养,2017年经教育部批准,手语翻译专业升格为目录外本科专业。“听障朋友是每个手语翻译最好的老师,学好《国家通用手语》,打听障朋友看得懂的手语,与他们交流,为他们翻译,向他们传递世界的真情。”手语翻译工作经验丰富的荆小笛向母校手语翻译专业的同学们分享学习心得。/何洁  袁姝 /荆小笛  编辑/宋宁宁 审核/冷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