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下午,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毕飞宇受邀来到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作为特聘教授参加《文学的问与答》师生学术交流活动,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受邀的嘉宾同时还有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汪政教授,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何平教授,新华日报记者冯圆芳女士。校党委书记黄军伟、副校长许巧仙、语言学院教师和全校学生代表参加这次交流活动。
在毕飞宇特聘教授聘任仪式上,黄军伟书记讲述了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不平凡的42年发展历程,特别感怀于省委省政府对特殊教育事业的重视,言辞中充满着对南特未来的美好期待,也讲述了自己通过何平教授与毕飞宇教授相识相熟的经历,对毕飞宇、汪政与何平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
毕飞宇教授回顾了自己在南特的工作经历,表示自己的成长与南特的发展密不可分,可谓是同呼吸共命运,他这次回到南特,就是青春“重燃”。1987年,23岁的毕飞宇从扬州师范学院毕业后,来到南特做语文教师。在南特的5年时光里,学校的包容和低调促使毕飞宇转向以小说为中心的文学创作道路,并且从此深刻感悟到,“有千千万万的人,生活在一个特殊的世界里”。毕飞宇与曾经一同工作过的老师们合影留念,为在南特的青春定格了时光的记忆。
当毕飞宇从黄军伟书记手里接过特聘教授证书,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文学的问与答》也同时开启。
主动承担语文基础知识课逼迫自己提升普通话水平,参加没有裁判的足球运动,跟专家学习声乐……毕飞宇首先和在场师生生动分享了自己在南特的工作和生活经历,进而感悟生命中所谓的“失败体验”对文学创作和人生的积极影响,强调在绿茵场上、讲台上和舞台上要全力以赴、遵守规则,即便是失败,也是一种人生收获。毕飞宇认为,人生竞争中的失败境遇是一种常态,要学会祝福自己的对手,坦然面对自己的“失败”之处,才有可能真正认识自己。同时,就文学创作的思想内涵和技巧层面而言,毕飞宇认为,自己的文学创作注重对于社会经验的凝练,也注重对于主体精神世界的探索,以及具有现代主义特质和先锋气质的创作,同时兼具对古典主义风格的汲取和包容。
毕飞宇、汪政与何平就各自的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研究作了漫谈式的对话。针对同学们在文学实践层面遇到的创作问题,毕飞宇认为,大家要充分尊重自己的先天气质和神经类型,在青春和生命往前走的同时,也要学会做一些适当补充和修正。毕飞宇认为,大家在顺从自己的同时,也要学会包容和吸纳,才能最终寻找到自己在美学经验上的补充面。真正动手进行各种文体的创作实践,训练自己的注意力和挖掘自己的潜能活动,才是通往特殊教育与语文教育有效结合点的捷径之一。
汪政、何平结合毕飞宇的作品,对师生提出的几个问题,也展开了自己的剖析,对同学们的文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人生困惑做出了回应。汪政认为,文学是一种方法和经验,学会运用这种方法和经验,同学们就能有效地把对自己内心的关注力,以及自己习得的知识和经验迁移到相关领域中,好的语文教育既要涵盖李白杜甫经典,也要把当代文学融入课堂。何平则从文学批评的角度、对毕飞宇的作品以及当下文学现象做出了自己的剖析,他认为当下的各种审美样式,无论是传统意义的文学艺术,还是新媒体时代的网络文学、短视频和游戏等,创作者和受众的社会身份是平等的,但审美产品是有高下之分的。
毕飞宇在回应教师代表国丽芸提出的残障文学如何发展,以及《推拿》创作的残障意图时说,当作家开始创作故事或作品,获得初次能量时,都是由人物的特殊性带来的。视障人士的世界是黑格尔所说的“这一个”,还没有被汉语完整地表达过。在毕飞宇看来,残障文学不是概念的,而是生动的、具体的,是特殊与普通的辩证结果。
讲座最后,主持人语言学院执行院长王东教授从读者和文学研究者角度说,我们能感受到文学的温暖肉身和柔软灵魂,因为文学,我们遇见。这个十月,南特很美好。
(文/葛天逸 图/宋宁宁 杨浩 编辑/宋宁宁 审核/王东 杨黎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