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动来讲。”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青年学生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脚印,去乡镇、农村等进行实地调研学习,引导大学生投身乡村振兴。经过前期精心筹备,8月19日至2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乡之兴愿”团队在荣霞、陈文老师的带领下赴盐城市新四军纪念馆和盐城市秦南镇自然村落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军魂永驻,初心不改。同学们来到盐城市“新四军纪念馆”参观学习。陈文老师将展馆内容和思政课教学内容相结合进行讲解,让同学们从红色历史中领悟铁军军魂,激发同学们的奋进力量。
志愿服务显真情,农村助老暖人心。在秦南镇颐养中心,同学们参观了中心设施,了解老人们的居住环境、吃穿用度。
陈思远同学分享了参观新四军纪念馆的收获。老兵殷连标给同学们讲述了激烈的战斗经历。情至深处,李婉湘同学带头唱起“打靶归来”和“强军战歌”歌曲。老人不禁跟随握拳合唱,军歌在秦南镇颐养中心回荡。
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老人们掌握健脑操动作。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进一步体会了“农村养老”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性。
秦南镇雨生村是以烈士唐雨生命名的村子。村支书李文刚给志愿者讲解了唐雨生和其他烈士们的英勇事迹。在雨生村,志愿者们了解到乡村文化的发展和电商助农的意义。
雨生村文艺团队自编自导自演,展示新时代新农村新“丰”景,激发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文化活力。秦南水牛肉是秦南特色产业,志愿者参观了正在建设的电商直播间,了解了秦南水牛肉品牌建设规划。
志愿团队向村里献言献策,打造“舌尖上的秦南”,用讲故事的方法争取“出圈”,使水牛肉成为秦南美食最鲜亮的名片。同学们纷纷表示,希望能够有机会能参与到电商直播和宣传中,为乡村美食的传播贡献自己一份力。
志愿者沿着蟒蛇河畔,重点调研东方红村新农村安置点、休闲公园、文化活动中心等。新时代的东方红村传承了红色基因,不断拓展乡村建设内涵。
此次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让同学们看到秦南镇在传承铁军精神、培育特色产业和建设红色乡村等方面所作的努力,激励青年大学生关注、参与乡村振兴。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推动思政课实践改革创新,以“行走的思政课”为载体,引导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增长见识、收获新知、积蓄力量,为建设“强富美高”现代化新江苏贡献青春力量。(文/荣霞 陈文 图/“乡之兴愿”团队 编辑/宋宁宁 审核/黄珏 杨黎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