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丹桂飘香,银杏金黄。南京特师的校园充满朝气和活力。教室里,同学们正聚精会神地听课;操场上,运动员们挥洒汗水;琴房里,不时传来悠扬的音乐;残障名人文化园里,师生拿着手机捕捉校园“新客”黑天鹅的身影……谁能想到,就在不久前,学校刚刚经历了长达9天的齐心战“疫”。
时间回到10月27日下午,根据南京市和栖霞区疫情防控管理规定,对部分区域进行临时管控,我校也在其中。在这个特殊时期,全校上下闻令而动,以非凡的凝聚力和行动力筑牢校园疫情防控安全网,守护全校师生生命健康和校园平安。回望数天前,一件件生动事实,一个个忙碌身影,彰显着“学生至上”的使命担当。
逆行而上 守牢校园防疫主战场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学校迅速响应,根据防控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第一时间启动疫情防控应急机制。
教育教学、物资保障、学习生活、核酸检测、校园安稳等等,每条业务线的运行都需要有人坚守,谁来顶?谁来扛?学校领导身先士卒、离家住校,迅速召开疫情防控形势研判会,调度疫情防控工作。疫情防控各专项工作组、各职能部门、各学院迅速进入疫情应急处置状态。广大党员干部、辅导员、行政人员、医护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和安保人员第一时间闻令而动,逆行而上。有人步行三个小时回到学校,有人从未封控的区域毅然回到封控的校园。在校园疫情防控系统的每一个环节上,都有人在默默值守,维护着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
7300多人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和生活保障就落在了77名留校人员的肩上。他们吃住在校,披星戴月,持续奋战在校园疫情防控第一线。他们时而是核酸检测的志愿者,时而是运送物资的“搬运工”……哪里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不管多晚,只要运送物资的车辆一进学校,校领导和所有留校教职工纷纷出动,自发前往帮忙搬运。
由于学校住宿条件有限,有的留校人员就在办公室的折叠床上度过一个个夜晚。有些老师甚至没来得及带换洗衣服需要向学生借。
无论是校领导,还是教职员工,在学校最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总是冲在最前面,毫无怨言,默默付出。他们拼尽全力守护校园安全,让学生满意、让家长安心。他们同样也有家庭,也有老人和孩子,可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以“疫”不容辞的担当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强屏障,以默默无闻的坚守保障着校内学子的日常生活。
排除万难 为教资考生保驾护航
面对即将于29日举行的2022年下半年江苏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参加考试的同学们焦虑起来。一旦错过这次考试,所有考生只能等到明年上半年再考,这无疑会打乱他们的个人学习规划,甚至影响大四学生的求职计划。
由于我校处在“一区三街”临时管控区,能否让学生如期参加考试成为大家最为关注的焦点。
“学生的事就是最大的事,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帮助同学们参加考试!”党委书记黄军伟一再强调。
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第一时间向江苏省教育厅、南京市教育局和栖霞区政府汇报,请求妥善落实好我校学生考试的每个环节。
然而,学校有1959名学生报名考试,且分布在南京市48个考点。人数如此之多,考点分布如此之广,如何保障学生安全、精准到达考场?后勤管理处紧急协调资源,最终确定53辆车。所有部门都全力以赴,争取妥善安排好我校学生教资考试的每个环节。
28日零点,栖霞区正式实施部分区域临时管控。对坚守在校园防疫一线的各级领导干部和教职工来说,那是一个不眠之夜。学校领导统筹指挥,全体教职工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
28日零点30分,学校召开紧急会议,部署封控期间校内人员安排、应急物资储备、物资保障、学生转运等事宜。与此同时,学工处也在加班加点摸排考生信息,与各学院“台账式”厘清全校将近2000名考生的信息,包括当前所在地、校内考生名单、所属考点名信息、健康码信息等,拟定“送考名单——考点——大巴”对应表。
28日早上8点,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召开,继续讨论学生转运事宜。转运车辆如何进入管控区?跟车送考老师数量不足怎么办?学生午餐如何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浮现出来。“学生至上,即使有天大的压力和阻力,我们的工作也必须往下推。”这是大家达成的共识。
在属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办好53辆转运车的通行证;为考生们准备医用N95防护口罩和考试当天的午餐;联系可以进入管控区的老师……各项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
28日晚上7点30分,转运学生出去参加考试的方案终于确定。晚上8点30分,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再次召开,详细部署转运学生方案,并对跟车送考的53位老师进行紧急培训,会议持续两个多小时。会后,53位送考老师迅速建群,连夜联系本车考生,一直到凌晨2点。
经保卫处协调安排,29日一大早,53辆大巴车有序停靠在神农路和经五路上,53位跟车送考的老师耐心等待着奔赴考场的同学们。学校贴心地每位考生都准备了一个医用N95防护口罩和一份爱心午餐。
顺利抵达考场,原本以为可以松口气的时候却发生了意外情况。即将进考场的王同学里里外外翻遍了书包,却怎么也找不到身份证。校内的老师们得知消息后立刻开始了“接力赛跑”。学生工作处的朱玉飞老师一路奔跑至学生宿舍找到身份证,后勤处吴烨老师和朱晓刚老师立即启动保障用车,全程不到20分钟就将考生的身份证送至考场,让王同学得以如期考试。还有考生临到考场肚子疼痛难忍,送考老师紧急去考场附近的大药房买来药品,陪伴考生缓解不适。
早上的考试结束后,考生严格遵循所在考场的疫情防控要求,有的不能离开考场,如何将考生的复习资料、午餐包送到考生手上?这就靠送考老师一趟又一趟的搬运。
“感谢学校!排除万难,专车包餐。”“深深地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学校的保驾护航真的很暖心。”学校的贴心护考得到南特学子的一致好评。
连连点赞的背后,透露出的是南特以生为本,把“博爱塑魂”校训精神贯穿于疫情防控全过程的理念。53辆大巴,53位送考老师,2100份医用N95口罩,2100份午餐包,这是南特教职工用40个小时完成的感人壮举,他们永不言弃、排除万难,用爱心和责任为学生护航。
用心用情 保障生活学习两不误
人间烟火味,最抚师生心。吃在学校、住在学校,保障师生安心就餐和生活,是校园战“疫”最重要的事情。
“同学们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需求一定要及时告知。”……校长王立新多次带领留校校领导看望学生,询问同学们的学习生活状况和需求,详细了解学生对食堂价格、菜品种类、就餐的环境等问题的看法和意见。校领导到学生食堂多个窗口查看菜品价格、饭菜花色品种、饭菜质量和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落实等情况,检查食堂操作间的环境卫生管理、食物储存、餐具卫生等情况。
后勤管理处留校人员、食堂员工、物业员工组成的学校后勤保障队伍,全力确保校园疫情防控、餐饮服务、楼宇管理、校园环境绿化保障有力有序。每天转运10余车生活物资、食品、蔬菜至凌晨3点,让师生能吃上可口的饭菜。在校学生说,“食堂饭菜供应还和平时一样丰富,物资也充足。”
医务所的冯国红医生克服只有少数医生在校的情况,按照精细化防控预案优化部署,最大限度开展医疗、门诊服务,在校内安排核酸采样工作;规范处置医疗废物,协调闭环转运。
物业服务中心完成了31间宿舍的卫生保洁和设施配置,解决部分留校人员的住宿需求。各楼宇宿舍值班员坚持值守,把好入门关,定时开展查寝,落实学生底数。消杀人员加强对学校各楼宇卫生间、楼道、电梯、垃圾区等重点场所、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消杀。维修人员及时排除故障,保证水电设施正常运行。绿化保洁班组全员坚守岗位,完成道路清扫、垃圾清运,保持校园环境干净整洁。在学校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内,每天为隔离的学生和老师提供体温检测、心理疏导、生活保障等全方位服务,最大限度地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需求。
10月26日起,栖霞校区所有课程全部转为线上教学,江宁、浦口两个校区根据任课教师实际居住情况酌情调整教学形式。学校和教务处领导高度重视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多次召开会议部署在线教学工作。在实行线上教学期间,每天汇总《在线教学安排表》,精准掌握每位教师的授课形式、上课信息等,安排专人做好线上教学巡课工作,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确保教学质量不掉线。
校门是校园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后一道防线。保卫处严格管控每天进出校人员,对进出人员进行身份核验和疫情防控相关材料检查。他们多次在深夜凌晨处理突发事件,学生突发身体不适,就帮忙紧急送学生外出就医。
为保障校内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心理疏导,管理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体育学院等学院领导和辅导员老师及时走访学生宿舍,关心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状况。教育科学学院开展22级寝室长心理培训活动,体育学院在栖霞校区开展以“挥洒青春,携手抗‘疫’”为主题的趣味运动会,激发学生们运动健身的兴趣和热情。
一场疫情,一份大爱。一次次的信息摸排上报,一场场的疫情防控工作会议,转运教资考生、储备生活物资、严把校门进出、安排核酸采样、统筹在线教学、疏导学生心理,校园每天都在演绎着担当与奉献。是什么力量让南特打赢这场校园疫情防控阻击战?——是校园里一个个默默坚守、无私奉献的身影,是南特人攻坚克难、同舟共济的优秀品格,更是对以生为本办学理念的坚持和对博爱塑魂校训精神的传承。(文/宋宁宁 杨黎珍 编辑/宋宁宁 图/朱正东 冷晴 等 审核/朱正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