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网】去防疫一线报到!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师生志愿者筑起坚强防线

来源:荔枝网日期:2021-08-04浏览:2112

期,新冠肺炎疫情骤然来袭,形势严峻。今天(8月4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广大师生党员和青年学子纷纷走到防控一线参加志愿服务,与广大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们共同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强防线。

一家三口齐上阵并肩作战抗疫情

美术与设计学院的吕艺征老师在经历了第一轮核酸检测后,深感当前的防疫工作人员短缺,急需更多的志愿者协助核酸检测工作。他和爱人孙洁、大女儿吕春霖立即决定:我们一起到核酸检测点去志愿者吧!就这样,他们一家三口都成为了南京市玄武区梅园街道小营小学采样点的志愿者。

7月26日,他们来到采样点担任二维码解释导录和信息录入工作。从早上7点到中午12点,一干就是五个多小时,没有片刻休息。作为一名教师党支部书记,吕艺征这样说:“平时我号召党员老师要有奉献和担当,现在到了关键时候,该是我们共产党员往前冲的时候了。所以,我要自己带头往前冲!”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7月29日,在社区集中核酸检测采样点,看到医务工作者及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有着近30年党龄的老党员、体育学院党支部书记张启昕当即主动请缨,穿戴上防护衣帽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她在现场协助社区工作人员维护秩序、耐心指引居民群众开展核酸检测登记等工作,一干就是10多个小时。与无数医务工作人员、社区工作者以及党员志愿者们协力保障了全民核酸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除了在抗疫现场协助核酸检测,张启昕还加入了所在社区党员先锋志愿服务群,一有任务便主动报名,协助小区门卫检测体温,为守护小区居民健康贡献自身力量。

在东井村社区核酸采样点,管理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陈雅露老师开始了一天志愿服务工作。

为了减少进出核酸检测房间,避免更换防护服,她坚持不喝水、不上洗手间。连续工作12个小时下来,闷热的防护服里全身湿透,声音变得嘶哑,双脚也因长时间站立变得肿大酸胀。

学校美术与设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丁宝龙,马克思主义学院90后青年博士党员彭燕媛老师也分别来到栖霞区下庙社区和江宁区袁家边社区,参与核酸检测防疫志愿工作。“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学校的党员教师们勇于担当,扛起防控责任,让党徽闪耀在防疫一线。

在战疫中贡献青春力量

自7月20日南京禄口机场突发疫情以来,学校在宁青年大学生们不畏困难、无私奉献,支援战疫工作。

7月21日清晨,教育科学学院的钱晨新早早抵达了位于南京市浦口区实验学校的防疫站点,和十多个志愿者一起举牌引导排队的居民有序到达指定的点位,详细无误地登记每组十人做核酸检测居民的基本信息,带领已登记的居民前往对应的核酸检测点,安抚排队居民的情绪……

在鼓楼区水关桥社区担任志愿者的孙思雅也数不清到底帮多少位老人注册过信息了,她没有任何不耐烦,温柔、耐心、细致地直到最后一位居民离开。

预备党员田向红是一名听障大学生。她表示,自己是残疾人,但也有能力有方法为疫情防控做些事。来到社区后,田向红将核酸检测信息录入的工作接了下来。从早上9点到晚上8点,田向红一天之内录完了600份名单的数据,中间除了吃饭基本上不休息。社区工作人员禁不住赞道:“震惊到我了!非常非常高效!非常非常非常负责!”

原本打算留在南京打工的廖诗怡同学看到栖霞区万寿社区发布的志愿者招募令时,她立即报名参加志愿服务。“您好,这里是万寿村社区,请问您是否在7月10号后经停禄口机场?”从白天到晚上,她耐心地拨打电话,和经停人员确认各种细节。

7月26日,体育学院朱文初同学抵达了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禄口街道的防疫站点,迅速协助医护人员完成了检测秩序维护,候检队伍疏导、候检人员登记、现场咨询解答等工作。在禄口街道实施全封闭管理期间,朱文初细心地统计各户各家的需求情况,准确无误的将食物和药品送到他们家中。

艰难方显勇毅,抗疫呼唤担当。在南京特师,这样的抗疫故事还有很多。学校广大师生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勇担使命的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彰显了南京特师人博爱塑魂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品质。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王尧 通讯员/谢军 杨黎珍 编辑/高若婷)


(新闻链接:http://news.jstv.com/a/20210804/17089306f05c406c861cd72ef29cb356.shtml?jsbcAp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