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6月28日下午,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博爱心向党”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走进燕子矶街道,为街道残疾人及其家属和残疾人工作者上了一堂题为《中国共产党残疾人事业进程中的大爱赞歌》的党史课。
“我为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残疾人事业中坚持的人民性主题所感动,为党在推进残疾人全面小康进程中的新时代壮举而自豪,为越来越多的残疾朋友在党的光辉下实现人生超越而欣喜。我要讲好残疾人事业的中国故事。”主讲人张九童是一位残疾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残疾人事业研究,他本身的成长就是党领导下的融合教育和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本次宣讲,他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生命体验,分三个方面进行宣讲:一是从学理层面阐述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残疾人事业进程中彰显的人民性主题;二是通过残疾人全面小康进程“一个都不能少”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的大爱情怀;三是通过一个残疾孩子到高校教师的成长经历来赞颂党的融合教育政策。
讲座结束后,张九童向燕子矶街道残疾人之家捐赠了个人专著《插上梦想的翅膀》。
吴萍是街道的一名残疾人,她在听完讲座后表示:“听了张九童老师的讲座,我了解到,历代领导人都这么关心我们残疾人,我感到很温暖。我们真的是生活在一个好时代。”
街道残疾人之家负责人贾伟东说,“我相信张老师的讲座和他的亲身经历对于街道的残疾人有很好的激励作用,激励他们自强自立,更加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
“博爱心向党”是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成立的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宣讲团以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史为基本线索,从党史基本理论研究、残疾人政策的演变和推进、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残疾人党员成长案例等多个维度,重点讲述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特殊教育和残疾人生存境遇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程中对残疾人事业的贡献和“一个都不能少”的大爱情怀,进一步阐释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彻底改变中国人的命运、改变残疾人的命运。
宣讲团共有6名成员,包括专门从事理论研究的资深教授、长期接受并参与融合教育的残疾博士和长期从事聋人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教师。
宣讲团成员不仅在校园内讲,同时走进社区,面向广大残疾人群、残疾人家属和残疾人事业工作者进行宣讲,更好地激励广大残疾人群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激发他们参与社会活动和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
通讯员 杨黎珍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频萍
编辑: 谢诗涵
(新闻链接:
https://jnews.xhby.net/v3/waparticles/7fda002d5708436da67a57947ffc4b06/9eqffCia6yOkAGLw/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