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今年,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有89名残疾大学生即将毕业,作为全省招收残疾大学生最多的一所高校,该校在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中,聚焦残疾大学生就业,通过分类施策、拓宽渠道、加强指导等多项措施,全面推进残疾大学生就业。
分类施策一人一案精准化推进学生就业
根据残疾大学生的求职意向不尽相同的情况,开学以来,学校对残疾学生的学业情况和就业意向进行了细致的摸底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类施策。对于就业意向明确的学生,鼓励他们尽早开启“实习+就业”模式;对于想回生源地就业的同学,多方面了解生源地就业市场情况并向学生提供相应的就业信息,同时做好家校互动;对于打算转行就业的学生,主要鼓励他们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先练好专业技能,再选择工作岗位;对于极少数“懒就业”“慢就业”的学生,则经常性地做好思想引导工作,鼓励他们尽快融入社会,自食其力,为家庭分忧。据介绍,学校对于尚未就业的残疾学生建立帮扶档案,做到一人一案,安排教师“一对一”负责联系,提供就业岗位信息,同时指导培训面试技能。
整合资源多方合力扩大就业工作“朋友圈”
学校依托政府资源、拓展合作企业、校内全面发动,不断扩宽残疾学生就业工作的覆盖广度与深度。3月以来,学校先后举办10场招聘会。在第三十一次全国助残日期间,学校主动承办江苏省“就业帮扶 同心圆梦”残疾人就业联合招聘活动暨2021年春季全省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专场招聘会,引进优质就业资源。活动当天,来自省内外60家用人单位参加招聘,提供近200个岗位。
学校各二级学院领导、任课教师、辅导员全员参与,积极下基层,谈合作,为残疾学生寻找就业单位,先后与南京理工大学出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江苏海澜集团、如皋市泰雅特针织时装有限公司、江苏卡思迪莱集团、苏州上久楷丝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校企合作,输送毕业生开展顶岗实习与就业工作。同时,学校发动全体教职工和往届毕业生献计献策,广泛搜集就业信息,有针对性地推荐适宜残疾学生的就业岗位。“目前,我们已经向70名听障大学生推荐了人均3个以上的岗位资源。”美术与设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丁宝龙说。
夯实基础加强指导促进学生就业能力提升
“我和其他小伙伴相互配合,精诚合作,通过一个个活动和游戏增进了团队凝聚力,这也使得我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更为清晰的规划。”视障大学生吴潇在参加“2021春季全省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技能训练营”后感慨道。
学校特别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指导和就业服务。除了选派、支持残疾学生参加各类校外就业技能培训,学校设立“逸清生涯工作室”为全校残疾学生开设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公共必修课,针对残障学生的特点设计课程内容,包含了残疾学生就业政策解读、职业生涯探索、职业生涯人物访谈、求职简历设计与投递指导、职业心理素质养成、求职面试辅导等内容。学校还通过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校友求职经验分享报告会等第二课堂引导残疾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切实提高学生的考研、求职、创业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素养。2020年,学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听障大学生就业率为100%。2021年,教育康复学1名听障学生被香港教育大学录取。应用心理学专业1名视障大学生被中国人民拟录取,1人收到英国利兹大学和诺丁汉大学的录取通知,她们的优秀事迹被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等十余家媒体报道。
通讯员杨黎珍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频萍
编辑: 蒋明睿
(新闻链接:https://jnews.xhby.net/v3/waparticles/7fda002d5708436da67a57947ffc4b06/V4cdeBlcjI29LaR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