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教育部正式将“舞蹈治疗”纳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全国首个布点落户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该专业这学期迎来首批10名学生,开启了她们的新学期课程。这一融合心理学、医学与舞蹈艺术的交叉学科,以其独特的身心疗愈理念首次进入公众视野。从9月开学至今,本报记者用镜头跟拍记录下这一专业首批新生的新学期之旅。

舞蹈治疗老师给大一新生进行舞动团体辅导。

军训期间,舞蹈治疗专业2025级新生不仅掌握了军事技能,更淬炼了意志品质,展现出南特师学子的精神风貌与毅力。

午餐时间,同学们在食堂餐桌上交流学习舞蹈治疗的心得体会。
与传统舞蹈追求美感不同,舞蹈治疗以身体为媒介,在包容环境中帮助个体表达难以言说的情绪。通过即兴动作、镜像练习等技法,它既能辅助孤独症儿童、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等特需群体康复,也能为普通人的情绪困扰提供疏导通道。

在课堂上,刘珊珊老师指导舞蹈治疗专业新生通过探索动作背后的心理状态,学习如何读懂身体的语言。

舞蹈治疗专业课上,同学们运用音乐元素,通过气球等道具进行身体觉察练习。
“让身体成为一种被看见的语言。”该校舞蹈治疗教研室主任刘珊珊解释,课程不设动作标准,重在通过肢体探索心理状态。学生需系统学习心理学、舞蹈治疗学及现代舞等课程,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学习帮助他人。



随着社会对心理健康需求的增长,该专业毕业生将在特教学校、医疗机构、康养中心等领域获得广阔发展空间。这一新兴专业的设立,标志着我国身心健康领域人才培养步入更多元、更专业的新阶段。

刘珊珊老师带领舞蹈治疗专业的同学们开展“行走的博爱课堂”志愿服务活动,她们来到栖霞区常春藤老年服务中心,通过舞蹈服务社会,给予长者身心的陪伴。

舞蹈治疗专业的同学们来到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小学部,与舞蹈社团的小朋友用彩虹伞进行舞蹈交流。
文/图 通讯员 冷晴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徐琦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