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新闻】“信仰之歌”唱响思政强音,十一所高校新晋加入雨花台“大思政课”联盟

来源:荔枝新闻日期:2025-09-27浏览:10

9月27日下午,在第十二个烈士纪念日来临之际,“信仰之歌·薪火永传”——缅怀雨花英烈主题音乐汇演在南京雨花剧院深情上演。活动由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联合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南京晓庄学院等5所高校以及南京郑和外国语学校、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等2所中小学校共同举办,近400名高校师生代表在音乐中缅怀雨花英烈,传承红色基因。现场还举行了“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联盟扩盟仪式,上海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江南大学等十一所高校成为第三批成员,馆校共建的“朋友圈”持续扩大。

联盟扩圈:凝聚合力,构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

自2023年创建以来,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已与24所高校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联盟。联盟秉持“汇聚馆校合力、融通红色文化、赋能立德树人”的宗旨,通过课程共研、活动共办、人才共育等多元路径,有效激活“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与“网络云课堂”的协同育人效能,持续推动红色资源转化为生动的育人资源。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晓峰作为第二批联盟高校代表致辞,分享了该校结合职业教育特色开展思政教育的经验。该校通过跨学段“同题异构”、联动研学、情景体验等形式,让英烈事迹可知可感,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境界,自觉成为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和践行者。

此次活动上,上海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工程学院、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三江学院、无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十一所高校正式成为联盟第三批成员,标志着这一馆校协同育人平台进一步壮大。

上海大学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孟祥栋代表新成员高校发言。他表示,上海大学与雨花台历史渊源深厚,邓中夏、恽代英、吴振鹏等多位雨花英烈曾是上海大学的师生。加入联盟后,学校将重点在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共研红色文化资源、共育卓越时代新人等方面深化合作,让信仰之火永不熄灭。

音乐叙事青春致敬,让信仰在旋律中升华

本次音乐汇演以“沉浸式音乐叙事”特色,精心编排了十余个主题节目。师生们倾情演绎,用艺术语言生动诠释了雨花英烈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

节目内容丰富多元:南京艺术学院的男声合唱《镣铐铮铮响》铿锵之力,展现革命者的坚贞不屈;南京晓庄学院的音乐情景剧《假如我为了真理而牺牲》再现了英烈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与雨花英烈事迹宣讲团合作的情景演唱《最美的微笑》用温情传递信仰的温度;南京师范大学的合唱《再访雨花台》带领大家走进雨花台聆听历史的回响,感悟信仰的力量;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和郑和外国语学校同学们带来的童声合唱《雨花石》和《丁香花开了》清澈纯真,象征着红色种子在幼小心灵中生根发芽。

尤为亮眼的是由东南大学学子原创的歌曲《虹图》在本次活动中首次唱响。该作品的创作灵感始于两年前创作团队成员初访雨花台烈士陵园时受到的触动。今年夏天,创作团队从港珠澳大桥、雨花台建筑等跨越时代的工程中汲取“虹”的意象,将英烈故事融入歌词旋律,连接历史与未来,力求让英烈精神与当代青年心声同频共振。

据悉,团队已将《虹图》及历时两年编纂的雨花主题文艺汇编《砼声颂》捐赠给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汇编中附有团队成员的注释感悟和配乐朗诵音频。团队负责人翟修程表示,他们不仅是雨花英烈精神与事迹“学习者”,更要做创新的“传承者”和“传唱者”。

品牌赋能思政创新,红色基因在歌声中传承

此次音乐汇演是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深化馆校合作、创新思政教育模式的重要成果展示。为充分发挥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作用,今年,围绕“雨花思政”品牌,纪念馆联合在宁大中小学深入推进“信仰之歌”音乐思政课,以英烈原创歌曲及后世缅怀作品为载体,不断推动思政教育在内容与形式上创新,将思政教育融入审美体验。截至目前,“信仰之歌”音乐思政课已走进19所学校,覆盖师生4000余名,并荣获2025年江苏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典型案例。

信仰如炬,照亮前路;薪火永传,生生不息。本次“信仰之歌·薪火永传”主题音乐汇演暨联盟扩盟仪式,不仅是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更是对红色基因传承、时代新人培育的生动实践。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党性教育处副处长孙静静介绍,希望通过沉浸式音乐叙事的方式,让红色种子种入青少年学生心中。未来,纪念馆也诚挚欢迎更多高校加入,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创新传播形式,让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在新时代持续焕发新的生命力。

原文链接:

https://m.jstv.com/news/2025/9/27/1421557703578841088.html?curchannel=%E7%8E%B0%E5%9C%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