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进行时|青春“分”享绿意,无“碍”传递文明

来源:人工智能学院日期:2025-07-29浏览:13

2025年暑向绿而行绿色调研及无障碍环保宣讲实践团的大学生志愿者们,积极响应国家无废城市倡议和团中央“美丽中国·青春行动”实施方案号召,以“让绿色行动无界限,让环保意识触手可及”为宗旨,立足绿色发展与无障碍包容理念,围绕环保宣讲、垃圾分类主题开展系列实践活动。7月中旬,团队先后走进南京市雨花台区微笑之光残疾人之家开展无障碍环保教育讲堂,深入盐城市翡丽佳苑社区实地调研垃圾分类落地情况,用青春力量为绿色环保注入新活力。

无碍讲堂——温情互动暖人心残疾人之家绽放环保之花

南京市雨花台区微笑之光残疾人之家向绿而行实践团的志愿者们为残障人士及工作人员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爱无障,分类行”垃圾分类主题宣讲及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以垃圾分类小课堂拉开序幕。志愿者们提前精心打磨宣讲PPT,全程采用生动插图和通俗语言,为残疾人之家朋友们介绍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分类标准,教会他们分类记忆口诀。这是许多残疾人朋友第一次系统地了解了垃圾分类的意义,他们纷纷表示,以前对垃圾分类的概念很模糊,但现在明白了垃圾分类不仅是保护环境的一部分,更是每个人能参与的社会责任。一位朋友说:“原来我们也可以为地球做点什么,这让我感到很有成就感。”

随后,团队成员们带来了一个互动性强且包容性十足的小游戏——“垃圾分类试试看”现场准备了大量色彩鲜艳的小纸片,上面清晰地印着各种各样的常见垃圾。实践团成员们以“展示+讲解”的方式引导参与:一边举起小纸片展示垃圾样式,一边耐心说明“这是什么垃圾”“应该归到哪一类”。大家热情高涨,纷纷开动脑筋,仔细对照分类规则将小纸片归类到对应的分类桶中。这种动手操作的体验,不仅让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易懂,更在欢声笑语中让绿色生活的种子悄然扎根心田。

  接着,丰富多彩的互动环节接踵而至。在变废为宝创意手工秀环节,残疾人伙伴与志愿者默契配合,将奶茶袋巧妙改造成实用的纸巾盒。一位残疾人朋友拿着自己参与制作的纸巾盒,自豪地说:我没想到原来废品也能变成这么漂亮有用的东西,这让我觉得自己很有创造力垃圾分类图标共绘活动中,大家拿起彩色马克笔,认真绘制四大类垃圾的分类图标。画可回收物标志时,大家仔细勾勒循环箭头的弧度;厨余垃圾的绿桶旁,不少人画了菜叶和鱼骨做点缀欢声笑语中,大家对垃圾分类的理解愈发深刻。

最令人期待的翻滚吧,乒乓球游戏中,志愿者们用矿泉水瓶盖和一次性筷子自制小玩具让残疾人朋友们锻炼手脑共用能力他们需要专注地控制手部动作,同时快速思考传递策略。残疾人朋友们脸上洋溢着专注又明亮的笑容,原本有些拘谨的人都被感染主动加入游戏,场面妙趣横生,不仅帮助残疾人朋友们增强身体康复和认知功能,还传递了资源再利用的环保理念。

游戏环节结束后,令人动容的一幕出现:残疾人朋友们带来了温馨手势舞并送上扭扭棒制作的手工花。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环保教育,更是一次心灵触动,他们纷纷表示,虽然身体有不便,但他们同样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成为环保行动的一员。

  本次活动中还举行了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签约授牌仪式。双方将以垃圾分类宣传、无障碍环保实践为核心,建立长期合作机制通过定期开展志愿服务与技能培训活动,让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成为高校学子践行社会责任、特殊群体拥抱绿色生活的共享平台让每一次帮扶都成为双向成长的生命对话。

实地调研——社区实践获真知,双向交流共促分类落地

为深入了解基层垃圾分类实施情况,推动环保理念落地生根,向绿而行实践团盐城市翡丽佳苑社区开展专题调研本次活动通过专业宣讲+实地走访+互动教学的形式,构建起居民与志愿者之间的双向交流机制,为社区垃圾分类工作注入新活力。

活动伊始,社区垃圾分类专员为实践团带来系统讲解,通过详实的数据、生动的案例,全面展示了社区从试点探索到全面推广的绿色转型之路。专员特别介绍了智能回收站等设施的运行成效和社区居民参与的典型案例,让志愿者们对基层环保实践有了更立体认知。

宣讲结束后,志愿者们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了解到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支持率超过90%。不少居民表示,垃圾分类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愿意积极参与。刚开始觉得麻烦,现在分类投放已成习惯”“孩子在学校学了分类知识,回家还监督我们”……走访中,居民们用朴实的语言道出观念转变的过程。

在互动环节,热心居民们还主动当起分类老师现场演示分类技巧用过的面膜虽然是湿的但属于其他垃圾”“旧手机电池属于有害垃圾,要单独处理,居民们结合生活经验耐心讲解,志愿者们认真记录,不时点头致谢。

团队负责人李彦欣表示:“这次实践调研让我们收获颇多,居民不是垃圾分类被动执行者,而是充满智慧的参与者。”活动最后,团队成员与社区专业人员、居民代表一起合影留念,镜头里大家并肩而立的身影,正诠释着“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态文明建设新图景。大家纷纷表示,将共同努力让垃圾分类成为社区的新风尚

此次实践活动让团队成员们深刻认识到,垃圾分类不仅是资源循环的绿色钥匙,更是守护生态的重要防线。无论是与残疾人朋友的温情互动,还是与社区居民的双向交流,都让绿色理念在实践与共情落地生根未来,向绿而行绿色调研及无障碍环保宣讲实践团将继续立足绿色发展与无障碍包容理念,创新打造“无障碍环保教育”模式,带着这份责任与收获让环保知识更广泛、更温暖地传递推动绿色生活成为全民参与的“新常态”。

(文/李彦欣 陈佳宣 朱思橙  /董悦 周远洋 刘子豪 编辑/樊琬 审核/丁雯 冷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