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继承和弘扬渡江战役中体现的革命精神,马克思主义学院诚邀南京市盲人学校初中年级视力障碍学生,在渡江胜利纪念馆社教专员、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师生及志愿者协助下,共同开启一段难忘的研学之旅。本次课程还得到了校团委、图书馆等部门的指导和支持。
本次研学通过个别化教学、感官代偿、无障碍设施保障,确保视力障碍学生平等参与红色场馆体验,感悟革命精神,培养爱国情怀。研学活动包括课前导学、现场参观、互动体验、课后寄语等环节。
在课程研发阶段,马克思主义学院、渡江胜利纪念馆、南京市盲人学校三方师资组成教学教研组,进行了课程前期研发,展开研学需求分析、无障碍环境需求调研、志愿者服务技能培训、史料文物资源评估以及系统的教学活动设计等。通过深入了解初中视力障碍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详细了解场馆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系统开展志愿者无障碍服务培训,筛选出最能体现渡江战役历史意义和革命精神的史料文物资源等,最终使历史具象化为可感知的立体图景。
在课程教学实施阶段,视力障碍学子通过无障碍通道进入纪念馆广场,陈文老师介绍了场馆造型寓意,馆方社教专员潘迎主任引导学员们触摸户外展示的“京电号”小火轮,在学员心中形成对渡江战役重要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初步印象。随后,潘迎主任主持升旗仪式,用庄严肃穆的仪式活动让同学们端正态度,感受爱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接下来,同学们进入报告厅,领取盲文资料,观看渡江战役纪录片,聆听陈文老师、潘迎主任关于此次研学目标、主要内容的介绍,帮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渡江战役胜利和南京解放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意义。参观了“天翻地覆慨而慷——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展”,全面聆听了陈文老师及其助教的生动讲解,深入了解了渡江战役的历史背景、战略决策、战役准备和实施过程。进入展厅后,同学们通过触摸、聆听的方式,一点一点感悟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在一件件珍贵文物、一个个鲜活故事中驻足触摸、感悟良多。通过观看纪录片和参观临展,学生们更全面地认识了新中国从哪里来、新中国意味着什么、新中国必然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深刻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课程结束时,陈文老师分享了关于人民根本立场、历史主动精神等的思考,鼓励学生们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培养爱国情怀和历史使命感。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九童教授寄语同学们,要缅怀革命先辈,认真学习渡江战役中的伟大革命精神,塑造勇毅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十五个助残日来临之际对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指示精神,继续勤奋学习,锤炼品格修为,以青春之我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将来为民族复兴伟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同学们结合研学体验,在南京市盲人学校团委书记尹霄老师的指导下,制作并且分享了自己的手工艺产品。盲人学校郑斌书记对此次研学活动进行了精彩点评,高度认可了此次研学课程的新颖性、高阶性,期待进一步深化馆校合作,共同助力特殊学子成长。
“触摸历史,感悟胜利”南京特殊教育红色研学课程,是一次具有开创性的尝试。它打破了传统参观方式的局限,为视力障碍学生提供了平等参与的机会。通过触摸历史文物、聆听历史故事和互动体验,特殊学子身临其境地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人民革命历史,感悟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和渡江战役中体现的革命精神,深入了解渡江战役对新中国成立和中国革命的重大意义,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在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此次研学也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推进特殊教育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的重要实践探索,为特殊教育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提供了经验启示,也为办好新设立的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注入了新活力。
(文/陈文 图/渡江胜利纪念馆 审核/张九童 冷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