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走出去”活动异彩纷呈,硕果累累。
在馆际交流方面,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与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合作办展。8月24日至25日,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陈雪扬博士、刘佳妮博士一行来博物馆开展馆际交流活动,协商藏品借展事宜。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第七季珍品柜围绕“盲文书写与阅读”这一主题,展出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的部分代表性藏品,呈现视障社群交流、学习与工作的生活样态。盲文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文字,不仅是视障人群表达与沟通的手段,也是他们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方式。通过阅读和书写,人人都能发现并创造出生命中的更多精彩。
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借展的20多件展品中,手写工具包含适用于六点盲文的盲文写字板和盲文写字笔,以及盲童教育家徐白仑先生自制的三夹板;机械工具包括不同时期、不同型制的盲文打字机;盲文读物包括《中国触觉地图集》和《生物触摸彩图》,代表性地展示了视障人群的学习与生活。
在馆校合作方面,8月29日,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馆长马建强、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助理馆员陈卓雅、郑培新一行赴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仁爱学校,参加“仁在立德树人,爱则师德为先”主题师德学习暨读书活动。活动期间,举行了马建强馆长新著《中国特殊教育知行录》读书分享会。此书是博物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殊教育通史》(项目号:21&ZD221)的阶段成果。《中国特殊教育知行录》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72万字,图文并茂、选材宏富、视角独特、论域宽阔,书中叙述了我国12位特教前辈的特教人生,记录了52件特教文物背后的动人故事,收录了18篇特教事业的知行感悟,此外还以日记形式完整呈现了作者十二年特教历史研究工作的日程表、路线图与任务书。马建强馆长作了题为《追寻历史足迹做特教守护者》的专题讲座,并向安徽阜南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陈贵阳、甘肃静宁特殊教育学校校长王辉远程“赠送”《中国特殊教育知行录》。
在残疾人事业方面,为庆祝即将在杭州举办的第4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中国残疾人集邮馆参与主办、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协办“‘ 庆祝杭州亚残运会’第七届全国残疾人集邮展览”,邮展将展出全国各地残疾人集邮组织推荐选送的有关体育、残疾人体育、残疾人康复和残疾人就业等题材的邮集220框。
“独行快,众行远,德行善,善行天下”。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不断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走出去”活动异彩纷呈。博物馆将牢记“存史、资政、育人”办馆初心,持续发挥博物馆力量,让文物活起来,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南特故事,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让更多人了解特教历史,关爱残疾人,关心特殊教育,传递“博爱塑魂”的精神,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国特殊教育和残疾人事业发展。 (文/陈卓雅 郭永 图/郭永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 苏州工业园区仁爱学校 第七届全国残疾人集邮展览组委会 编辑/宋宁宁 审核/马建强 杨黎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