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苏·中国江苏网】教师节︱师道相承,薪火相传(节选)

来源:日期:2023-09-10浏览:667

匠心守望初心,师道传承大道。又是一年教师节,新江苏记者走近军校教员、特教老师和戏校老师,听他们分享教学故事,讲述如何以师道相承,持续当好学生们的引路人。



……


王培峰:“把特殊教育作为一辈子的事业去做”

“同学们,从事特殊教育,不仅需要满腔博爱情怀,更要有学科交叉的宽阔视野、科学育人的思维。”开学伊始,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副主任、教授王培峰一如既往地鼓励未来的“园丁”能够强化职业认同,在教师岗位上走得更远。

平时,王培峰承担《特殊教育哲学》《特殊教育概论》和《特殊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的授课。谈及为何如此重视对学生的理论教育,他分享,这和30多年前接受的教育分不开。

1987年,王培峰考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这所学校正是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的前身。当时,学校只有盲教育、聋教育和培智教育三个专业。那时特殊教育在全国刚刚起步,没有专业教材。老师们一边教学,一边编写教材。四年的时间里,除了学习盲文、手语、特殊孩子的教育方法外,老师还重点培养塑造学生们博爱的人文情怀,激发学生探索特殊教育的兴趣。王培峰清晰记得周苗德老师的期待:“特殊教育是一项崭新的事业,你们每走一步,都是对我国特殊教育的贡献,值得你们作为一辈子的事业去做!”



毕业后,王培峰回到了山东省潍坊盲校任教。教学中,他发现很多老师仅仅重视照顾特殊孩子的生活,放弃了对专业理性的探索。那时,他不满足于只会教书,一有时间就做研究,立志成为一名有理论的研究型教师。后来,随着研究成果的丰富,他被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前身)引进为高校教师。

在教学中,王培峰传承求学时老师对他的教导,重视为学生奠定特殊教育职业理想和理论思维。“我期望更多有博爱情怀和专业理性的老师从事特殊教育。”



  

  后来,王培峰教的很多学生毕业后都走上了一线教学岗位。让他感到欣慰的是,不少来自山区的孩子自觉放弃在大城市的工作机会,选择回到家乡。“他们说,小山村的特殊孩子更需要我们,我们也会竭尽所能,让特殊孩子感受到爱与力量。”

……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周永金 实习记者 潘曼


原文链接:

https://m.jschina.com.cn/v3/waparticles/01166a4745744b46bdaf900b32795c42/I5GFE2ltN6vVzdL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