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特殊师范教育的发祥地;全国唯一一所以培养特教师资为主的本科高校;创造了特教人才培养领域的多个第一和唯一……12月12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建校40周年发展大会顺利举行,40年来,南特师为全国特殊教育学校及残疾人管理与服务机构等培养了3万余名专门人才。
“学校的建立开辟了中国特殊师范教育的新路径,填补了中国师范教育体系的空白。”南特师校长王立新介绍,1982年,为进一步保证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权利,提高我国特殊教育水平,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专项资助下,中国政府在“博爱之都”南京,建立了新中国第一所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
从建校初期几间厂房起步,到现在栖霞、江宁、浦口三校区办学,学校在几代特师人的奋发进取中,实现了由中专到大专、再到本科的跨越式发展,从一所中等师范学校,成长为一所办学特色鲜明、服务社会成效显著的普通本科高校。
“建校40年来,学校为全国特殊教育学校及残疾人管理与服务机构等培养了3万余名专门人才。”王立新告诉记者,从南特师走出的毕业生遍布全国2200余所特殊教育学校。
学校主动对接特殊教育行业发展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需求,确定了“特教+”“残疾人事业+”和“融合教育+”的专业集群建设思路。特殊师范教育专业从最初的盲教育、聋教育和培智教育拓展至目前共12个特教相关师范专业,成为全国特殊师范教育领域专业设置最为齐全的高等院校。学校聚焦办优残疾人事业发展相关专业,在国内率先开设儿童康复、残疾人事业管理、康复治疗学等专业,成功申报教育部目录外残疾人事业相关专业。
学校顺应时代需求,勇做高等融合教育“试验田”。在全国范围内较早的针对聋人大学生进行转专业性质的融合教育试点工作,成为全国首批残疾人高等融合教育试点高校。目前全校具备开展高等融合教育的专业数量达17个,涉及多种残疾类型,成为全国残障学生规模较大的高等融合教育院校。
学校教育学、公共管理、中国语言文学、数学4个学科入选江苏省“十四五”重点学科;全校22个本科专业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一流专业建设点12个,相关建设成果在省内同类高校中位列前列,完成了国家《“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中发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骨干特教师资培养作用的要求。
王立新表示,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特色发展、融通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以“办强特殊教育、办大康复教育、办特师范教育、办亮融合教育、办优残疾人事业管理人才培养”为保障,全面推进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谈洁 何洁 通讯员 宋宁宁
原文链接:http://m.zjsnews.cn/news/4947970790812677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