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12月1日至2日,第十六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在宁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残联、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共同主办,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主会场,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
来自中国残联、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等近百所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全国各地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代表近1000人线上线下参加论坛。
本次论坛以“提升残疾人发展能力、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为主题,包括主旨发言、高科技助残企业代表圆桌会议、中国式现代化与特殊教育普惠发展论坛以及7个线上分论坛。
12月1日上午举行的论坛开幕式上,中国残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副理事长程凯表示,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和具体呈现。提升残疾人发展能力、发展机会和发展环境,畅通残疾人摆脱困境和向上发展的通道,始终是我们应该优先关注的领域,这也是本届论坛将残疾人自身能力建设作为讨论主题的初衷。关键是要强化教育赋能、强化科技赋能、强化经济赋能、强化政策赋能、强化文化赋能。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黄军伟表示,学校建校40年来不忘初心,以服务中国特殊教育和残疾人事业发展为己任,筚路蓝缕,全国2288所特教学校,有将近一半的老师和校长都是由南特培养。学校被誉为中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摇篮和残疾人事业干部培训的黄埔军校。学校牵头成立全国大中小学校特殊教育联盟,成立残疾人事业培训学院、江苏省残疾人事业培训中心等,为全国特教工作者搭建起守望相助、共担时代和历史使命的平台。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司司长欧晓理表示,残疾人群体从来都是民生保障不可忽视的重要群体,要关注残疾人的生存需要,构筑残疾人关爱服务制度体系;要关注残疾人的康复托养需求,提升残疾人服务保障条件;要关注残疾人的发展能力,加大对残疾人就业的支持力度。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运东来表示,近年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中国残联等有关部门一道,不断健全残疾人就业创业政策和服务体系,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强化残疾人技能培训,提高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比例和保障水平,大力维护残疾人劳动权益。下一步,将从强化就业支持、强化技能提升、强化社会保障几个方面继续全力做好残疾人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校长王立新教授作题为《现代化进程中特殊师范教育四十年》的主旨报告。王立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特殊师范教育经历了体系初创、变革与调整和融合与提升三个发展阶段,四十年来我国逐步建构了相对系统的特殊师范教育体系,为全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培养了大量专业师资。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特殊师范教育必须顺应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政策要求,培养更多高水平专业师资,顺应当代融合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培养适应普特融合的宽口径教师人才,继续加大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推进中国特殊教育教师队伍整体质量提升,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应有贡献。
通讯员 宋宁宁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频萍
编辑:蒋明睿
原文链接:
https://jnews.xhby.net/v3/waparticles/7fda002d5708436da67a57947ffc4b06/0/0okHjCq2W37neKhX/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