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耕耘塑特教英才(一)

——2022年我校优秀教师风采
来源:党委宣传部日期:2022-09-09浏览:1276

  情暖金秋,敬颂师恩。百年大计,无论是乐学善教打造精彩课堂,还是以生为本培养栋梁之材,又或是心系我校促进中外交流,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对教育的热爱,践行着“博爱塑魂”的校训精神。在全国第3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校叶芊、刘迎杰等10位当选优秀教师,他们潜心耕耘,厚植育人情怀,培养特教英才。

 


乐学善教 打造精彩课堂

  美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刘学从教以来一直专注于中国传统书法课程讲授,致力于培养学生感受中国文字之美,体会书法之韵,提高其审美能力及艺术修养,增强文化自信,被亲切地称为“学姐”。她按照我校学生的特点编著教材《师范生写字实用教程》,出版后成为我校师范类学生教师艺术技能课教学用书。

  康复科学学院叶芊老师积极探索智慧教学与混合式课堂,医学实践教学中她屡出奇招:让学生服扮演患者穿上病号,引导学生们为患者制定康复方案;自己扮演截肢和颈椎病患者,让学生探讨病情。她将线上教学发挥到极致:打开摄像头与学生直播互动,讲解实践要领;她建立的《作业治疗》在线课程用幽默搞笑的风格对30多个知识点进行视频讲解,让学生们移不开眼。

  在教师岗位14年来,通过无数次不舍昼夜的工作,教育科学学院教师刘迎杰诠释了对教育事业的鞠躬尽瘁。她风趣幽默,富有激情,她用丰富的学识、开朗的个性打造欢乐课堂,感染每一位学生,践行着体验式学习和快乐学习的教学理念。欢乐课堂让她成为学生们最喜爱的良师益友。

  音乐与舞蹈学院的刘珊珊老师不断在实践中探索教育教学方法,为了个人提升与学科发展建设,她放弃陪伴两个年幼的孩子,自费前往台湾学习舞动治疗三个月,回校后积极参与舞蹈学专业的学科课程建设,推进舞动治疗实验室的建设工作,主动担任不同学院开设的《舞动治疗》课程教学。

以生为本 培养栋梁之材

  体育学院副院长金梅,从事残疾人体育教学、科研及社会工作三十余载,为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特色发展添砖加瓦。她心系教学研究,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横向科研项目,主编教材5部,带领科研团队助力国家男子盲人门球队在东京残奥会夺得银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一直支撑着她走好教书育人之路,引领着莘莘学子走向成才之路。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的崔燕老师从教以来一直用发展的眼光鼓励每一位学生。近年来积极探索“博爱塑魂”的课程思政建设,参与高等数学竞赛辅导团队,多名学生获得省级一等奖;自2021年起指导多名学生参加蓝桥杯比赛,制作蕴含“博爱”之韵的系列短视频作品,提交作品均获奖。

  2004年,韩梅成为特殊教育学院的一名教师。从教十几年来,她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开展教学改革,积极探索适合各类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在她和手语翻译系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建立了我国首个本科手语翻译专业课程体系,基础手语在线课程成为江苏省首批省级一流课程。

立足专业 讲好中国故事

  语言学院教师李瑞精于教学,善于研究,致力于打造“金课”。她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国语言文字为己任,在俄罗斯公派期间,她心系祖国,努力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促进两校师生交流合作。曾指导俄罗斯学生参加“汉语桥”比赛,推广中国文化,获领事馆、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优秀指导教师”。

  语言学院英语系主任赵冬华建设《英汉互译》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将“四个自信”融入翻译教学体系,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文化传播过程中译者的作用,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示中国形象。多年来,赵冬华老师坚持以院系发展为重,勇挑英语系系科重担,在外访学期间积极宣传我校,也多次承担校内国际交流翻译任务。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的姚建东老师从教四十年如一日,一直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年年超工作量。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努力将最新科技融入课程教学,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带学生去特校、康复中心参加教学和教改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十多次应邀到新加坡、马来西亚全国各州巡回讲座,在国外宣传我校及我国特教事业的发展,为促进对外交流做了有益的尝试。

  优秀的教师不仅能以德树人,而且能以情育人,以智启人,他们用知识点亮学生的梦想,用大爱铺就学生的成长之路。(文/宋宁宁 图/胡岳 受访者供图 编辑/宋宁宁 审核/杨黎珍 程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