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网】凝聚科创智慧 共筑美好未来!第17届中国信息无障碍论坛在宁举行

来源: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新闻网日期:2022-07-28浏览:1420

在国务院《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颁布实施十周年之际,在第四个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宣导日到来之时,今天(7月28日),由中国残联无障碍环境建设推进办公室、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等单位主办的第17届中国信息无障碍论坛暨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成果展示活动在南京举行。

  本次论坛,中国残联无障碍环境建设推进办公室推介了一系列信息无障碍创新成果,体现了科技向善的数字温度。这款可穿戴式的导盲避障手环,能以震动的形式,提醒用户规避前方障碍物,检测精度可达1厘米。服务于听障人士的AR字幕眼镜,采用双目光波导技术,它能够将距离5米内的人声转化为文字展示在AR眼镜上。

  “透过我们AR眼镜,看到我们与正常人交流的,所有的语音信息都会转化成文字,展示在我们眼镜前方,我们听障朋友也可以跟我们健全人士,做到面对面的交流,整个的话都达到一个无障碍的境界。”北京联通产业互联网运营中心首席技术官贾海涛说。

  智能过街音响系统,能够帮助盲人获取线路、车辆信息,识别同时多车辆进站位置,下车提醒等。公交助乘系统则可以主动识别进站车辆位置,提醒上下车。“我们最大的愿景就是,打造一个友好的人居的出行环境,能够让视障群体能够公平地参与社会生活。”致途无障碍研究院研发人员曾哲敏说。

  《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颁布实施十年来,我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就。无障碍环境建设上升到国家和社会文明标志、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新高度。无障碍环境建设系统化推进、精细化设计、智慧化赋能,从无障碍设施起步拓展到系统的无障碍环境,从物理环境延伸到虚拟的网络环境,从公共领域延伸到残疾人、老年人家庭。

  与会专家表示,目前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无障碍理念和意识尚未深入人心,城市大量新建改建项目亟需高质量的无障碍专业化指导。

  “推动我们社会更加包容地、更加友善地,更加面向所有全体社会成员的需求的,这样的一个发展,我觉得这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更高质量的目标。”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院长邵磊说。

  “我们把比如说数字信息的无障碍,消除老年残疾人的数字鸿沟,纳入到我们的日程,我们可以把物理空间设施当中的,无障碍的不规范、不标准,我们可以用国家的强制性标准,来进行加以改良、完善和改造,我们可以把无障碍的服务,更好地纳入到老百姓的身边。”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吕世明告诉记者。

  近年来,我省在无障碍环境建设上实施了知识普及、共建共治、示范创建、社会扶助四大行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作为首批残疾人高等融合教育试点学校,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积极发挥学科专业和人才优势开展无障碍社会服务,设立了中国盲文手语研究与应用中心,研制发布全媒体国家通用手语节目、《中华经典读本(盲文版)》,创建了国内第一个地方手语词汇语料库。

  “为了助力我们国家的无障碍人才培养,专门成立了无障碍管理学院,探索满足残疾人的事业和无障碍发展需求的专业化人才的培养。我们和中残联、东南大学,专门成立了一个平台,叫无障碍联合实验室,在这个平台上我们承担了在各个方面的科研课题,依托这些科研课题,我们也产生了一系列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副院长许巧仙说。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沈一秀 编辑/蒋婕)

原文链接:http://news.jstv.com/a/20220728/750c0328bba5485a8ed4414beb1dc02d.shtml?jsbcAp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