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论坛”在我校举行

来源:科研处、学科建设办公室(合署)日期:2022-05-18浏览:2089

  为顺应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新机遇、新形势,提升特殊教育教学质量,促进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由我校主办的“首届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论坛”,在第32个全国助残日前夕,于5月14日在校内和云端同步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百余所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和特殊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本次论坛。论坛围绕“特殊教育学校高质量发展”主题,设置了两个分论坛,旨在探究、阐释特殊教育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及理论、路径与方法。

论坛一由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谈秀菁教授和王辉教授主持。

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朱晓凌副校长以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切入点,从职业认同感、专业获得感、事业幸福感等三个方面,阐述了特殊教育学校应当如何关注特殊教育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助力教师实现坚守教育初心,担当育人使命”的目标,为每一位特殊需要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李科校长就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学校转型发展问题进行了阐发,并提出社区融合综合化的发展模式,将专业指导、资源支持、督导评估、行政管理贯穿特殊学生的整个就学阶段,在康复机构、送教上门、社区教育、普通学校之间建立一体化联动机制。

苏州工业园区仁爱学校范里校长对仁爱教育进行了系统诠释:通过顺应人的发展规律,落实立德树人的精神实质;推进培智教育治理体系,落实立德树人的强基格局;通过重塑和谐师生关系,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通过构建新型教与学模式,落实立德树人的应然路径。

鄂尔多斯市特殊教育学校王晓红校长结合本校实际,分析了区域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学校要聚焦校园建设,打造学校高质量教育环境;聚焦课程建设,提升学校高质量发展内涵;聚焦融合教育,助推区域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

谈秀菁教授在阶段性总结中指出,“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充满教育情怀、教育智慧和教育阅历的名校长。他们是新时代教育形象的“名片”,思想引领的“名家”,专业发展的“名师”。正是有这些好校长的引领,特殊教育事业才会有长足稳步的发展。

北京市西城区培智中心学校芦燕云校长针对“六问融合教育之走向”进行了解答,厘清了融合教育的基本元素、实践主体、实践路径以及发展模式,特别强调融合教育应做好“两头延伸”,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应确立融合教育办学思想。

南京市秦淮特殊教育学校张慧校长突出“守正创新”,倡导以文化建设引领特殊教育学校高质量发展,即通过精神文化创新,明确高质量发展理念;通过环境文化创新,发挥高质量育人功能;通过课程文化创新,提升高质量发展内涵;通过教师文化创新,提供高质量发展保障。

成都市武侯区特殊教育学校蔡晓莉校长分享了学校自主研发的信息化管理服务系统,通过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提升区域特殊教育管理效能、创新家校社协作方式、提升融合教育工程质量。信息化管理和优质化服务引领了特殊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

昆明市盘龙区培智学校王玉兰校长,以圆融教育和合发展”为题,介绍了全生涯融合教育架构,包括育人环境、校本课程体系以及区域融合体系。这一模式体现出融合教育有深度、课程整合有方法、自闭症教育有范式、早期干预有路径、职业教育有成效。

王辉教授在这一阶段的总结中指出,高质量特殊教育体系的重要建设内容是办好特殊教育,提升残疾人受教育水平。特殊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资金、项目对特殊教育的支持力度。

论坛二由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李泽慧教授和盛永进教授主持。

南京聋人学校陈源清校长立足新时代背景,强调特殊教育学校要践行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责任与担当。要加快建设师资队伍,紧抓教学与科研工作,重点探索课程优化方案,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形成市区合力,加大力度提高教育质量,开展有梯度的融合教育,助力推动融合教育的发展。

上海市长宁特殊职业技术学校沈立校长从个性化课程计划、生涯规划指导、个别化职业转衔服务计划等方面分享了特殊教育职业学校生涯发展教育的实践探索经验。个性化课程实施计划制定与实施要针对特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以生涯规划指导为核心,整合多方资源,实现社会全纳,融入社会力量,积极探索学生职业转衔服务支持途径,逐渐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合作的个别化职业转衔服务体系。

乌鲁木齐市盲人学校谷永丽校长敢于突破,在盲校中职教育中反向融合的实践探索过程中,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与教学环境,兼顾健、盲学生群体,推进“健盲合一”的伙伴助学模式,形成开放式教育课程改革理念,积极发挥“带动一片,辐射一片,振兴一方”的作用,取得了独具特色的反向融合育人成效,在特殊教育改革发展上彰显出巨大的生机与活力。

关于特殊教育中的职业教育,苏州市盲聋学校吴建东校长建议以职业技能促就业创业,从学生立场出发,紧跟社会发展变化,不断完善职教课程体系,实现毕业与就业无缝衔接,助力每一位残疾孩子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李泽慧教授在总结时表示,职业教育是残疾儿童真正融入社会的关键一步,是迈向社会融合台阶最重要的一级。《“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提出了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在特殊教育学校的义务教育阶段,职业教育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走向。因此,各特殊教育学校要加强校际合作,共同探索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培养方式,提升特殊儿童的职业能力,促进残疾儿童青少年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为他们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胡建郭校长强调特殊教育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内核是课程:国家课程校本化建设贯彻落实办学理念,建构“生命多彩课程”体系,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促进了教师发展,优化了课程与教学,有力助推学校深度变革与发展。

关于课程建设,杨绫子学校校长俞林亚认为,应构建以任务为驱动的课程体系,始终坚持以课程实施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基本途径,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支持与教学于一体的数据平台——“杨绫大脑”,提高劳动教育效率,创建以实践为核心的育人平台,实现了劳动教育智能化、科学化、个性化,推动学生从生活自理走向职业自立。

佛山市顺德区启智学校申承林校长从新时代发展背景出发,确立“办中国特色特殊教育专业化发展示范校”的战略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系统性和协调性为基本原则,针对教育教学、机制体制、保障体系实施三大改革举措,在育人质量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机制体制完善三个方面实现突破。

南京市玄武特殊教育学校朱丽玲校长表示,特殊教育学校高品质发展要以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水平为切入点,以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落脚点,加强特殊教育师资专业化建设,构建“康教一体化”课程体系,整合医-康-教资源,实现融合教育高质效,保障特殊教育政策落地、建立特殊教育管理新样态、驱动特殊教育内涵发展。

盛永进教授在总结中指出,特殊教育是一项不断更迭的事业,学校的教育实践需要持续不断研究、解决新问题,因此要坚持在动态发展中发现特殊教育的价值。切实把握特殊教育规律、办学规律、办学策略,持续从理论进步到实践操作,形成学校的发展模式。(文/蔡翮飞 刘洁 图/袁姝 编辑/杨盛伟 审核/李永康 杨黎珍)